跳脱公主与女王的二分想像,迪士尼的政治正确什么时候能结束?

波看影视 2024-12-23 14:08:04

自2016年《海洋奇缘》上映后,莫阿娜成为在《冰雪奇缘》的艾莎后,第二个个性非常独立鲜明的女主角。

而睽违8年,在2024年终于上映的《海洋奇缘2》,这次莫阿娜不仅要去到礁岩之外,甚至要航向无人登陆的未知。

首先我很满意第二部的剧情与音乐,而第二部也大量提及第一部的剧情、笑点与音乐,以此甚至丰富了第一部故事的厚度。

第二部的音乐的确没有第一部那样抓耳朗朗上口,但我想这也是迪士尼发现他们的受众不只是小孩,更多是期待被疗愈的大人,于是音乐在设计上,并不只是拼凑简单的英文单字加上芭乐旋律,而是让你在观影后再挖出来好好细细品尝其中的层次。

第一部莫阿娜已经横跨了大半个海洋,没有看预告的我对于第二部的想象非常贫乏,想说还可以去哪?可能也是出于这样的好奇,于是莫阿娜成为了寻路者,不仅是酋长甚至成为了涛泰瓦萨,航向未知寻找未达之地则成为了她的责任。

这里我想指出为何我如此喜欢这部电影,因为过往迪士尼公主电影不断有许多争议,以往早期的迪士尼公主(白雪公主、睡美人、灰姑娘……等)都是大众心中对于“公主”的刻板印象,需要被王子(男性)拯救,两人一见钟情(浪漫爱)以后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忽略汇流爱才是亲密关系的核心)。

迪士尼一手打造庞大娱乐帝国,产制大量的消费性文化行销全球,等同掌控这一代孩子的成长想像,因此从很多年前迪士尼就不再局限于西方的童话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美人鱼等,迪士尼将野心扩展到全世界多元族群文化中寻找适当的故事题材,拓展全世界的儿童市场。

像是中国历史故事的《花木兰》、美洲原住民作的《风中奇缘》、西亚神话故事的《阿拉丁》等等。

迪士尼的动画虽然将在地文化包装成动画电影推向全球市场,让更多人看见,却也有许多人批评,迪士尼用市场霸权消费各种文化,将传统文化变成资本市场上的商品。

更严重的可能是因为掌握文化诠释权,而改造原本文化的样貌,让下一代的孩子得要透过迪士尼,去认识自己被扭曲美化过后的文化,《海洋奇缘》其实也是如此!

而近年来的迪士尼电影很明显在展示“女力”这件事,个个女主角都是独立自主的女强人,不需要王子的存在,男性角色不仅帮不上忙甚至有可能扯后腿(来自南方小岛的汉斯王子),于是在这波女力浪潮中,最著名的就是《冰雪奇缘》的艾莎女王,她为许多小女孩树立了一个女性典范,如果你可以是女王为何要当公主?

不过,将女性角色分为公主和女王其实也是在僵化对于女性角色的想像,好像她不是公主就要是女王,不是小鸟依人就要独立坚强,而忽略了女性在电影角色里的其他可能性。

例如《魔法满屋》里没有魔法的米拉贝儿,其实也带有着阴影女性主义的失败叙事。

而莫阿娜本人并没有认同公主这个头衔,她的自我认同根基于家庭和族群认同。

于是她多次强调自己是酋长的女儿,但在第一部毛伊就说:你穿裙子又有动物随从你就是公主。

以及在很经典的角色独唱心声之际,吐槽她说:如果你现在开始唱歌我就要吐了。

在第二部中,毛伊依然继续用公主头衔酸她,而这也是迪士尼幽默的自嘲。

她在第二部从酋长升级到涛泰,这已经不是公主或女王的层级,而是完全不甩大家对于女性角色的想像,直接自己创一个新的身份,跳脱女性角色在迪士尼电影里的二元想像。

自此我也在想,是公主又怎么了吗?传统上我们容易把“公主”与“公主病”做联想,好似这些角色都养尊处优不知人间疾苦,但其实这些公主之所以成为公主,也只是因为爸妈是皇室贵族,是无法选择的命运,生下来就是公主也不能不当阿。

而这种公主与女王的二分法,也会污名化大众对于公主的想像,好似公主相较于女王就没那么强大,但看看《冰雪奇缘2》的安娜她有多坚强勇敢!

虽然这部电影不若《冰雪奇缘》来的独特,也不比《疯狂动物城》更有创意,但迪士尼透过这部电展现出他愿意承担挑战的勇气,明明知道每次只要处理这样的非白人的原住民传统文化题材,都会被外界用放大镜检视,但仍勇于挑战《寻梦环游记》或《海洋奇缘》,迪士尼之所以成为迪士尼,真的不是没有原因的。

时至今日为了发展观光产业与软实力,文化经常会变成资本主义的商品,我们喜欢参加歌舞欢腾的丰年祭,却为了兴建饭店餐厅而将他们的田地BOT,我们表面上总是要把原住民文化发扬光大,却不小心成了文化扭曲的帮凶。

这是件重要而复杂的事情,但我认为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去探寻文化资产的当代意义。

同时,近年来的迪士尼公主系列(系列名称还是以公主二字统称不过她们每位的自我认同要再独立审视)也渐渐不以皇室贵族后代为题材,而是开始着手开发不同族群的故事。

这时就会有人跳出来说迪士尼电影都政治正确,我甚至看到有影评人批评《海洋奇缘2》,说莫阿娜得了每个迪士尼公主都会有的“迪士尼公主病”。

和一般公主病不同的是,迪士尼的公主近年不需要男人的拯救,她们独立又强大,甚至可以拯救世界,我不禁思考,这样的角色设定有什么问题吗?我就没看过有人对于漫威的英雄电影说,那些一成不变的男主角都得了漫威王子病。

女性角色终于渐渐脱离以浪漫爱为主的花瓶配角,当然她的可能性或许可以再更多元,但以大众接受度来说,我不认为这种女英雄的设定有什么问题,因为大部分的女性现在或许需要的就是这种相信自己的定心丸。

无论是迪士尼公主病还是政治正确,都是在父权社会下的特权者,对于相对剥夺感的无病呻吟,他们太习惯看见和自己出身相似的角色作为主角,所以当作品里面有女性、性少数群体、非白人、年长者、身心障碍者,就突然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了,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再被需要、他们害怕聚光灯会从他们身上移开任何一秒,没想过其他族群的声音从未被听见,就像是被宠坏的孩子一样,焦点一不放在他身上就开始狼狈大哭。

批评继续说到,这些新型的迪士尼公主在剧情上没有成长、没有危机,于是阴性书写与多元声音为何如此重要就是这样,当今天社会只有一种主流的声音,连对于“危机”都只有一种想像,好似主角一定要碰到战争、枪械对打、和反叛大干一场到有人死亡才叫危机。

《海洋奇缘2》教我们的是自我实现与族群认同,在天神的暴风雨诅咒下被雷追着打,还要下潜到海底登陆失落遗址,对我来说非常危机。

我看有评论甚至说“它是一个不必存在的续集”,如同黑人版本的《小美人鱼》一般,很明显受众就不是你,但对有些人来说这样的作品极为重要,因为那是他们被看见的唯一机会,事物存在必有意义。

最后在角色心境上,莫阿娜和第一部比起来成熟许多,第一部还在寻找“我是谁”,而第二部她确定定位以后努力达成使命,从How far I'll go(我能走多远)到Beyond(超越)可以看见,她从不知道自己能去到多远(物理距离层面和心灵自我实现层面)到接受自己是涛泰以后决心寻找那Beyond之后还有什么,算是很认真的人,是我就觉得太累了,每次都差点死掉这责任真的太大了。

在配角设定上也可以看见多元的选择,不论是年长者或是性倾向非异性恋的船员,本来想说莫阿娜和艾莎一样要走上女同志的设定吗,但看到后来,确定她们俩这条命注定是属于大自然的。而新角色曼坦伊想必在第三部也会有一定的戏份,期待之后能够带给我们更多关于海岛民族与众神冒险的精彩飨宴。

总结这部电影,迪士尼公主病也好,政治正确也罢,这些才是这个时代迫切需要的作品。

0 阅读:12

波看影视

简介:欢迎大家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