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的泯灭,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如蓉聊商业 2024-08-31 17:50:34
无意中在网上浏览到:看看南明的灭亡经历,才知道人性有多丑陋。所以这两天就又拿起粗粗看了两眼。 一、南明主要原因是败于纠缠不休的内部争斗和一以贯之的投降主义。这两者也是互为因果的,因为内部争斗,所以才会有投降主义。为什么用投降主义,因为明朝的历史事实是:无论文官武官,投降起来没半点道德负罪的,那就只能以主义形容之。斗争主线有两条,一是文官集团与军官集团之间,这是延自阉宋以来形成的体制歧视,一直存在的,武不跟文斗,斗则死,不死也要被文人书写的历史书“钉死”。二是文官之间又有东林清党和阉党;军官集团也有附清党和附阉党之间的争斗。总体上就这两条主线的斗争。矛盾有以下几点: 1、军官集团看到自己重要性,想要参政,但文官明确反对,认为武官无权过问朝事。 2、马士英无能但先行一步有拥立之功,逼史可法离开朝庭到前线,造成文官集团不满。 3、清流与逆党也就是阉党在南明的继续清算纠斗。 4、文官集团不断攻击批评军人将领 5、马为自保与阮大钺联手攻击清流派 6、军官之间来路复杂,有散兵回归的,有农民军投降的,互相之间矛盾重重,而朝庭竟然只知利用,不知预防矛盾。 斗争也不可怕,问题在于大敌来临也要斗争,而且是“宁与外敌,不与政敌”的死斗,那就很可怕了。也许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但灭亡受辱之罪强过政敌得胜之罪吗。这就不可理喻了,所以说这是人性之暗的第一问了:为什么,宁愿给外敌,不愿给政敌?宁愿一起灭,不愿政敌活! 二、军官集团毫无廉耻的背叛是直接崩溃因素。 南明军队不可谓不多,有高杰在河南北部、刘良佐在河南中部和南部、黄得功在南直隶、史可法督扬徐州同时总揽以上部队、左良玉在安庆镇江、南京有6万应急队、水师在浦口,这一系列部署,层层叠叠的,防线还是很清晰的。在冷兵器时代,其实人多就是力量大,军队只要敢打,对满清造成伤害积少成多也不是清军能接受的。可惜南明军队全线溃了。1645年1月多铎进攻,6月7日南京投降,没有碰到军事意义的抵抗。 1、许定国督开封,与原农民军出身的黄杰有灭家之恨,史可法令黄督河南总揽,许定国宴请高杰杀之降清,逃向多铎。黄军多为亲军,一心为黄报仇,不听调令,四处乱攻许余部,直接溃走了事。河南战事自然散了。 2、左良玉在关键时,听信南京内部有崇祯太子之事,大战当头,突然忠心大发,调军回南京准备清君侧,行至半路发现上当,气死后军队交于养子,军队不知如何办才好,一路行军,清军一路跟随,也不打,跟着跟着,左军竟然投降了。 3、史可法也不能制止散乱军队混乱,大部队被南京调走或开了小差,留下的只有小部军队,军民与城共亡,十日屠城,惨不忍睹,这是目前唯一有效抵抗的城市与军队。 4、清军临江,集中于瓜州,有大量明军保卫镇江和运输站,明军无所击。清军趁雾过江,守军见清军一哄而散,镇江失落。第四支军队,也不见了。 5、清军临南京城,6月3日,弘历逃向芜湖黄得功驻地,城内一片混乱。南京城尚有10万多兵力,皇帝不在,也没留指示。大部分官吏外逃,群龙无首,没走的忻城伯赵之龙站了出来,集中力量保持城中平静,但这时,他只是为了有更好的投降条件而已。6月8日,清军到达城外,南京头面文官武官全部投降。 这就是南明之灭,没有一支可打的军队,没有一个可用的将领,没有一名理事能臣,南明之溃,如做梦一样荒唐。 透用流行的话语,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要我讲,只怕又要带到某个千古流派了。知者自知,明者自明,不说也罢!
1 阅读:18

如蓉聊商业

简介:悟道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