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十二:杨衮大战赵匡胤,铜锤换玉带,赵家天子杨家将

谈史论文漫漫评 2024-08-20 02:15:59

《天龙八部》中聚贤庄一战,萧峰凭一套太祖长拳打得群雄狼狈不堪。这里的"太祖"是指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虽"稍逊风骚",武艺却十分高强。宋太祖最有名的不是拳术,而是棍法。宋朝三百多年的锦绣江山,就是赵匡胤凭手中那条盘龙棍打下来的。

赵匡胤未称帝前,曾大战杨衮,二人惺惺相惜,铜锤换玉带。赵家江山有了守护神。

一,杨衮保北汉

太原解围后,杨衮拒绝接受后汉天子刘知远之封,率火山军回了火塘寨。

几年后,刘知远驾崩,其子刘承祐继位。刘承祐昏庸无道,大将郭威取而代之,建立后周王朝。

郭威在位四年去世。因其只生了七位公主,并无儿子,郭威立下遗诏:令晋王继承皇位。

晋王姓柴名荣,字君贵,其姑母柴宝琼是郭威的中宫皇后。柴荣家境贫寒,曾卖过雨伞,贩过茶叶,后来投靠姑丈郭威,因德才兼备,深受器重。郭威称帝王,封柴荣为晋王,现又传位于他。

柴荣继位不久,刘崇在太原称帝,自称"乾佑"皇帝,国号北汉。

刘崇是刘知远的堂弟,在晋阳手握重兵,郭威篡位时,刘崇便心里不服,但因郭威极有威望,刘崇一时不敢擅动。

郭威死后,曾卖伞贩茶的柴荣继位,刘崇见时机已到,便造反称帝。

刘崇称帝后,亲自到火塘寨请火山王出山。杨衮感念知遇之恩,来到晋阳,为北汉训练军队,操练兵马。

刘崇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师,柴荣令二弟宋王赵匡胤率六万人马,兵发太原。

柴荣贫困之时,曾与二人结拜为兄弟,这三人中老大柴荣,老二赵匡胤,老三郑子明。三人仿效桃园三结义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相约若一人做了皇帝,应传位于义弟,皇位三人轮流坐。柴荣死后,并未按结义誓言传位于二弟赵匡胤,而传位于其子。这才有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想起结义时的约定,常常感到如鲠在喉,他实不愿赵家江山落入郑子明之手。所以,赵匡胤借一次酒醉之机,将郑子明斩首。其实,赵匡胤是有意要除掉自己的三弟。

刘崇闻知赵匡胤领军杀来,便令杨衮率五万人马南下拒敌。两军在孟津相遇。

二,杨衮大战赵匡胤

两军列阵相对,赵匡胤见北汉大军阵角鲜明,军容整肃,土兵精神抖擞,知北汉军队训练有素,对方元帅定是高人。

当得知北汉元帅是火山王杨衮时,赵匡胤对这位对手暗生敬佩。

赵匡胤英雄豪迈,胸怀大志。他驱马向前,并不摘下盘龙棍,赤手空拳要杨衮出阵答话。

杨衮也不拿枪,应声骤马而出。

赵匡胤见火山王金盔金甲,胯下火龙驹,赤面长髯,虽年过五旬,仍是神采奕奕,威风凛凛,不禁暗暗喝彩!

赵匡胤历数刘承佑十八岁即位,贪恋酒色,昏庸无道,弄得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刘崇为人不正,阴险狡诈,民心不附;柴荣光明磊落,为国为民。

宋王赵匡胤道:

为君者,治国爱民才是根本,能使国家富强,万民安乐,才称得上是好皇帝。我主柴荣励精图治,虽即位不久,却为世人称颂。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我劝杨元帅弃暗投明,罢兵息火……

赵匡胤一番言论,在情在理。杨衮一听,知此人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若他日为人君,实是天下之福。

但杨衮受刘崇亲顾之恩,不愿背叛北汉。他想今日只有背水一战,杀退周兵,然后辞官退隐,静观其变。

想到这里,杨衮火尖枪一抖,劈面刺来。赵匡胤摘下盘龙棍,接招相迎。

二人枪来棍往,上下翻飞;两马你追我赶,前后盘旋。翻翻滚滚,大战八十余合,不分胜负。

杨衮心想速战速决,便枪交左手,右手拿出走线铜锤,大喝一声,用力一掷,锤头应声而至。

杨衮心里敬重赵匡胤是位英雄豪杰,所以手下留情,锤头未打向面门,而是直奔右肩。依其本意,只将对方打伤,双方罢兵即可。

赵匡胤见铜锤飞驰而至,心里吃惊,慌乱之间,身体往右一偏。歪打正着,脑袋正往锤头上撞去。

杨衮一见,心里着急,为保对方性命,连忙抽拽线绳。心急手乱,动作失调,战马蹬空,长嘶一声,竟将杨衮甩落于地。

赵匡胤催马提棍而至,却没往下砸。他心里清楚:杨衮手下留情,为了我才落马的。

杨衮重上战马。二人互相凝望,惺惺相惜之情油然而生,不禁同时哈哈哈大笑起来。

三,铜锤换玉带

赵匡胤再次劝说杨衮弃暗投明。

杨衮长叹一声道:"宋王,我不杀你,是敬重你的人格。自古忠臣不保二主,北汉王对我有亲顾之恩,我断不会倒戈相向。"

赵匡胤一听,也赞杨衮忠烈,便不再勉强。

杨衮沉思片刻道:"宋王,我敬佩您的为人,可惜相见恨晚。杨某虽不能为您效力,却愿让犬子听遣于鞍前马后。他今年才十六岁,一介平民,无二臣之嫌。不知宋王意下如何?"

"将门虎子,求之不得。请问令郎大名?"

"杨某膝下共有七子,大贤大勇者,乃小儿杨继业。我愿让他扶保宋王。"

赵匡胤大喜,随即伸手解下腰间的八宝团龙带,说道:"此玉带乃周主钦赐,请转付令郎。将来相逢时,以此物为凭,持玉带带,本王必加重用。"

杨衮双手接过玉带,又将走线铜锤拿出,恭恭敬敬递给赵匡胤,说道:"此铜锤乃我杨门镇家之宝,今日交付宋王,不论千秋万代,持此铜锤者,即我杨门之主。"

铜锤换玉带,奠定了杨家十几代英雄誓死保宋朝的基础。自此之后,杨衮退隐火塘寨,杨继业几经周折,带七郎八虎归顺了宋朝,又有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等人传承,一直到岳家军中的杨再兴、杨继周,演绎了千古传顺的忠烈杨家将故事。

(图片来自网络)

(主要参考资料:郝赫的《金刀杨令公》)

3 阅读:458
评论列表

谈史论文漫漫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