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余华的一句话,特别戳心:“如果结了婚,饭自己做,钱自己赚,想要的东西自己买,病了自己去医院,遇事自己扛,难过了没人安慰,那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话听起来有点丧,但细想,还真挺现实的。现在好多人,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轻人,觉得婚姻好像没那么“必要”了。毕竟,生活里啥都能自己搞定,还要个伴儿干嘛?可我总觉得,婚姻的意义,可能不是让你少干点活,而是让你在柴米油盐里,找到点不一样的温暖。
就拿我身边的一个朋友小雅来说吧。她是个特独立的女孩,工作上雷厉风行,工资不比男朋友低,家里的大事小情也多半是她操心。去年她感冒发高烧,男朋友出差在外,她只能自己爬起来去医院。挂号、排队、拿药,折腾一圈回来,躺在床上她就想:这婚结了,跟单身有啥区别?她跟我吐槽,说有时候觉得婚姻就是个“形式”,还不如一个人过得自在。这话听着挺扎心,但好像也不少人有过这种念头。
其实,过去咱们对婚姻的期待挺明确的。就像我小时候听我妈讲,爷爷奶奶那辈,男人赚钱养家,女人操持家务,分工清楚,日子过得像搭档。男人累了有口热饭吃,女人病了有人跑前跑后。这种互相依赖的感觉,让婚姻有了种“非你不可”的意义。可现在不一样了,女性能顶半边天,男的也不一定非得当顶梁柱。像我认识的不少姐妹,买房买车全靠自己,生活里啥都能搞定。这时候,婚姻要是还停留在“搭伙过日子”的老套路,确实容易让人觉得没啥意思。
但我转念一想,婚姻的意义,可能本来就不全在“依赖”上。就像我最近看的一部纪录片,讲一对老夫妻,结婚快五十年了。老爷爷每天给老太太泡杯茶,老太太爱唠叨他别老抽烟。俩人也没啥惊天动地的事儿,就是这么平平淡淡地过。可有一次老太太摔了一跤,爷爷急得眼泪都出来了,守在医院里一夜没合眼。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婚姻可能就是这种东西——不一定是你“需要”对方帮你干啥,而是你知道,有个人会跟你一起面对生活的所有好和坏。
再说个例子,我有个同事小李,结婚五年了。他和媳妇儿都是普通上班族,俩人平时忙得跟陀螺似的,家务活儿也得分担着干。有回他媳妇儿加班到半夜,回来累得瘫在沙发上,小李二话不说就去厨房煮了碗面。也没啥山珍海味,就是简单的西红柿鸡蛋面,可他媳妇儿吃着吃着就笑了,说:“有你在我旁边,哪怕吃泡面都觉得幸福。”这不就是婚姻的意义吗?不是说非得帮你解决多大的问题,而是在那些琐碎的瞬间,有人陪着你,让你觉得日子没那么苦。
当然,我也不是说婚姻就一定得甜得冒泡。现实里,确实有些婚姻让人失望。比如我听过一个故事,有个女孩婚后发现老公完全不管家,家务、带娃全甩给她,自己倒好,下了班就打游戏。她试着沟通,老公还觉得“你这么能干,还要我干啥”。时间长了,她心就凉了,觉得自己结了个“假婚”。这让我觉得,婚姻要真有意义,俩人得一起努力,不能一方老觉得自己“独立”就够了,另一方啥也不管。
所以,婚姻的意义到底在哪儿?我觉得,可能是在于那种“一起”的感觉。你可以自己做饭,但跟爱人一起在厨房忙活,边聊边笑,饭菜好像都更香了;你可以自己赚钱,但爱人送你个小礼物,哪怕不贵,也会让你心里暖乎乎的。更重要的是,当生活给你一巴掌的时候,有人会拉着你的手说:“没事儿,咱们一起扛。”这种感觉,是单身时再独立也换不来的。
当然,我也得承认,有时候我也会迷茫。像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大家都忙着工作、赚钱,婚姻有时候真会被挤到角落里。加上离婚率也高,很多人一犹豫,就觉得“算了,一个人挺好”。但我还是相信,婚姻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两个本来独立的人,愿意为彼此变得更柔软一点,更包容一点。就像我爸妈,吵了一辈子架,可到头来,我爸还是会偷偷给我妈买她爱吃的糕点,我妈也会在我爸生病时守着不睡觉。这不就是婚姻吗?吵归吵,闹归闹,但心底里,总有那么一处地方,是留给对方的。
所以,余华那句话虽然戳心,但我觉得,婚姻的意义不是让你少干活,而是让你在干活的时候,觉得有人在背后撑着你。生活再累,有个人跟你一起笑、一起哭、一起熬,那些苦好像也没那么难受了。婚姻不是必需品,但它可以是件挺美好的东西——前提是,你得找个愿意跟你一起“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