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不到一月,周继红再掌中国泳协大权!背后有何玄机?

天下一点 2025-04-22 12:19:27

2025年4月22日,中国泳坛迎来一场震动性人事变动——周继红以全票当选中国游泳协会主席。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锅。焦点并非她的辉煌履历,而是她刚于一个月前(3月26日)官宣退休,卸任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职务。一边是“退休干部”,一边是“新晋掌门人”,矛盾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逻辑?这场任命又释放了哪些改革信号?

一、60岁“铁娘子”再出山:退休与任职的矛盾从何而来?

周继红的名字,是中国跳水“梦之队”的代名词。

奥运首金缔造者: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岁的她摘得中国跳水首枚奥运金牌,一战封神;

金牌教练转型:退役后执掌国家队27年,培养出郭晶晶、全红婵等46位奥运冠军,巴黎奥运会更创下“包揽8金”的壮举;

国际话语权先锋:2021年成为国际泳联首位女性副主席,推动规则改革,为中国跳水争取国际赛场主动权。

然而,2025年3月,周继红正式退休,卸去行政职务。短短一个月后,她却以“退休干部”身份高调掌舵中国泳协,引发网友热议:“退休了还能当主席?这合规吗?”

答案藏在政策与现实的夹缝中:

制度开绿灯:根据《全国性体育社会团体管理暂行办法》,协会负责人可由退休人员担任,姚明、刘国梁等均属此类;

协会去行政化:泳协87.6%经费来自市场开发,人事任命更重专业能力而非行政级别;

国际竞争需求:周继红的国际泳联副主席身份需协会主席头衔支撑,巴黎奥运后改革延续性亦需她的经验。

二、争议背后:退休官员任职协会是“特权”还是“刚需”?

网友的质疑声集中于两点:

“退休即转岗,是否变相延长权力?”

“协会改革是真去行政化,还是换汤不换药?”

支持者则力挺:

“专业人做专业事”:网友“鹏城不倒翁”直言:“游泳队强在专业领导,足球缺的正是这种人才!”;

“国际赛场需要话语权”:国际泳联曾公开评价,周继红是中国泳坛“不可替代的规则制定者”。

争议的本质,是中国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的阵痛。从“行政主导”到“专业治理”,既要打破体制惯性,又需借力体制内精英。周继红的双重身份,恰是这一过渡期的缩影。

三、周继红的新挑战:泳协改革如何破局?

上任当天,周继红立下“军令状”:“以游泳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实现这一目标,她面临三大任务:

商业化突围:2023年泳协87.6%收入依赖市场,需进一步开发赛事IP、明星代言,摆脱“靠拨款吃饭”的旧模式;

青训体系升级:全红婵、陈芋汐等新生代崛起背后,是“复合型团队保障体系”的成功,需推广至游泳、水球等项目;

国际规则博弈:凭借国际泳联副主席身份,推动更有利于中国选手的赛制,如跳水难度系数计算、裁判选拔透明化等。

四、网友辣评:“周太后”能否带火中国游泳?

事件发酵后,评论区上演“神仙打架”:

质疑派:“退休了还不放权?”(网友“不是退休了吗”);

玩梗派:“恭迎周太后!建议去乒协交流下”(网友“周太后”);

力挺派:“她若真退了,巴黎奥运8金可能少一半!”(网友“半匙汤药”)。

无论争议如何,一个共识是:周继红的任命,是中国体育改革“摸着石头过河”的必然选择。正如《人民日报》所言:“从行政主导到专业治理,我们正在探索一条中国路径。”

结语:退休不是终点,改革没有退路周继红的“再就业”,撕开了中国体育改革的一角。它既是对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体制转型的试炼。未来,泳协能否真正走向市场化、专业化?周继红能否续写“梦之队”传奇?答案,或许藏在每一次跳板的起落间。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