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出现新矛盾?日本不满中国未经协调就独自公开外交官视频。 11月19日,内阁官房长官木原稔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提到了一天前中日外交部司局长级对话的相关问题。 他辟了一个谣言,也表达了一个不满。 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了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金井正明,与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之间的会谈。 此前有媒体说,金井正明来中国是临时安排的。日本方面对此辟谣说,两人见面是早就事先安排好的。 日本政府这回的反应透着股别扭劲儿。木原稔嘴上说着“早有安排”,眼神却飘向中国公布视频的事儿。外交场合的细节往往藏着真刀真枪,谁掌握话语权,谁就攥住了博弈的主动权。 视频风波暴露了东京的焦虑。中国外交部在官网发布会谈影像,日本官员正襟危坐的画面传遍网络。这种直白的信息公开像面镜子,照出某些国家还活在密室里握手的旧时代。 记得2019年安倍晋三访华时樱花满城的盛况吗?那时中日关系回暖的温度计还没跌破冰点。如今日本紧跟美国印太战略,在芯片、台海问题上频频试探,外交对话自然带着火药味。 外交礼仪的争执背后是战略博弈的升级。日本去年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军费增幅创下历史纪录,转头却对一段外交视频大惊小怪,这倒让人想起“掩耳盗铃”的典故。 国际关系学者常说的“信号传递”在此刻具象化了。中国用公开视频展现透明自信,日本用抗议暴露心态失衡。当东方大国不再遵循西方制定的剧本,某些国家连观众席都坐不稳了。 看看数据更明白:2022年中日贸易额达3574亿美元,连续三年突破3000亿大关。经济上的紧密联结与政治上的猜忌形成讽刺对照,就像两个生意伙伴在账本上签字握手,桌底下却互相使绊子。 那位金井局长去年还参与过中日海洋事务高级别磋商,当时双方在东海危机管控机制上取得进展。如今同样的外交官,同样的会议室,气氛却已天差地别。 外交舞台的聚光灯从不会说谎。当中国选择把谈判桌搬到阳光下,有些国家突然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台词在光亮中显得如此苍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