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媒报道,6吨左右的日本北海道扇贝已作为首批货物发往中国!可这家进口日本扇贝的

桃叔笑谈 2025-11-20 18:49:33

据日媒报道,6吨左右的日本北海道扇贝已作为首批货物发往中国!可这家进口日本扇贝的公司,到底是什么来头? 2023年8月日本排海后,中国的禁令可不是闹着玩的,直接让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遭遇了滑铁卢,2024年上半年出口额暴跌92.3%,只剩35亿日元,而北海道扇贝更惨,2023年还拿着223亿日元的对华出口额,禁令一出直接清零, 能在这种几乎被“封死”的局面下,成为首批把6吨扇贝运进来的公司,绝不可能是普通的小外贸商,背后肯定藏着实打实的硬实力。 这份硬实力,就体现在对政策边界的精准把握上,中国并没有全面解禁日本水产品,2025年6月海关总署才发布公告,有条件恢复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同时废止了2023年的全面暂停公告,这意味着能进口的公司必须踩着政策的“精准刻度”,满足一系列严苛条件,不是谁想进就能进的。 早在2018年,上市公司獐子岛就有过从日本北海道进口虾夷扇贝的经历,当时还拿到了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的500吨进口额度,需要在一年内完成并接受检验检疫核销,这说明能做这种生意的公司,往往早就有过相关进口资质和操作经验,是行业里的“老玩家”,不是临时抱佛脚的新手。 毕竟进口审批、检验检疫流程复杂到能让普通公司望而却步,没有点历史积淀和行业资源,根本拿不到入门资格。 这家能成功进口的公司,必然是在检测环节下足了功夫,不仅要通过海关的官方监测,大概率还得有自己的独立检测体系,确保扇贝的放射性指标完全符合中国标准,毕竟中方早就明确说了,会持续进行独立取样监测,一旦发现风险就会立刻采取限制措施,没人敢在这事儿上赌运气。 而这类手握合规硬实力的公司,往往还具备独特的股权结构优势——不少都是中日合资企业,日本水产行业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命脉,2022年北海道扇贝93%的出口量都销往中国,禁令后本土渔民冷库里堆成山,这些合资公司正好成了“桥梁”,一边帮日本本土水产商消化库存,一边靠着中方股东的资源搞定国内的检验检疫和销售渠道。 它们的操作也很灵活,知道消费者怕核污染,就每批货都附带完整的放射性核素检测报告,拿着海关认可的合规证明打消顾虑。 他们知道超市不敢贸然进货,就先从对“北海道原产”有刚需的高端日料店突破,慢慢打开市场,大多数扇贝都是靠这类公司“见缝插针”卖进来的。 从行业逻辑来看,能拿下首批进口资格的,要么是在水产进口领域深耕多年的龙头企业,手里握着稳定的海外供应链和国内销售渠道,要么是有强大资金实力和合规体系的公司。 毕竟进口日本扇贝不仅要承担高额的运输、检测成本,还得面对市场对核污染风险的顾虑,没有足够的底气根本不敢下手。 说到底,在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几乎被按下暂停键的大背景下,能把清零了快一年的北海道扇贝重新运进中国,这家公司的来头本质上是“硬资质+强合规+老资历”的组合拳,既要有政策允许的进口额度,又得有经得起检验的产品质量,还得有应对复杂流程的行业经验,不是随便哪家公司都能做到的,毕竟92.3%的出口暴跌数据摆在那,能在这种逆境中拿到入场券,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不一般。 信息来源:海南新闻联播《日本:约6吨扇贝出口中国》

0 阅读:10

猜你喜欢

桃叔笑谈

桃叔笑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