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号晚9点,在逃人员沈伯洋跑到德国联邦议院的民主与人权听证会“刷存在感”

秋春来看世界 2025-11-21 18:19:05

11月12号晚9点,在逃人员沈伯洋跑到德国联邦议院的民主与人权听证会“刷存在感”。他作为被追缉对象,却大摇大摆现身,还声称要“为自由与民主作证”。   沈伯洋早些年在台湾地区还算有点学者身份,后来却转了性子,自己弄出个“黑熊学院”。   外面说是“民防教育”,但仔细一看,内容全是搞分裂、搞对抗的那一套,什么巷战、无人机这些实战课程都有,教材还得让境外的人过目,钱也有外部势力在给。   中国公安部已经把他列成“台独”顽固分子,给他下了通缉令。   沈伯洋这次突然冒头,绝不是单纯想逃命。他站在德国议会门口拍视频、在听证会上张口就来,完全是一场摆拍。   目的再清楚不过,就是要借着西方的议会和媒体,把自己包装成“民主斗士”,把违法搞分裂的事说成“人权问题”,想要在国际上混个“名分”。   而德国议会这场听证会,其实也不是头一次给这些分裂分子留位置。之前也有不少类似的人被邀请过,议会网站和公开报道都能查到,背后早就有一套套路。   德国最近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态度一直很微妙。   有些政客嘴上说要坚持“价值观”,动不动就拿人权说事,实际上心里非常清楚,德国经济和中国的合作离不开。   像副总理哈贝克最近就准备跑中国,专门谈稀土、谈新能源的事。   可这头刚要谈合作,那头议会就给分裂分子放话,明摆着是想在谈判前给中国添堵。   德国媒体自己都说,德国在中国问题上一直左右摇摆,既想捞经济好处,又想在政治上“刷存在感”。   沈伯洋和给他撑腰的德国政客,其实是互相利用。   沈伯洋想出名,想借机给自己洗白,争取外部支持;而有些德国议员正好借他当“棋子”,想在中德关系上多攫取点谈判筹码。   不过外面再怎么折腾,“一个中国”这个底线国际社会认得很清楚。   联合国大会早就有决议,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认中国政府是唯一合法代表,德国官方文件也反复重申。换句话说,沈伯洋在国际上其实没什么市场。   这场闹剧看着热闹,其实沈伯洋的小日子越来越难过。   中国警方已经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发了红色通缉令,虽然德国没有和中国直接签引渡条约,但沈伯洋的资产、账户早就被盯上,境外活动也越来越受限。   公安部多次表示,这种分裂国家、危害安全的犯罪分子,不管躲到哪儿,迟早要受到法律惩罚。哪怕他现在在德国能露露脸,终有一天难逃追责。   沈伯洋本质上就是被利用的“棋子”。境外有些势力拿他当工具,岛内当局嘴上挺他,实际上根本不敢真给他安全保障。   再看沈伯洋在听证会上的发言,内容基本都是老调重弹。什么“认知作战”“网络攻击”,这些词在国际社会听多了早没人当回事。   主流国际媒体根本不关注他讲了什么,热闹的只有岛内和部分特定立场的媒体。国际社会还是按照联合国那一套原则,该怎么认、就怎么认。   沈伯洋这次高调露脸,其实就是在给“台独”分子刷存在感。   但过去类似的戏码早就上演过无数次,结果每次都是“台独”分子越闹越尴尬。中国政府有能力、有决心守住国家底线,外部势力想打“台湾牌”,最后都是自讨没趣。   外交部反复强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碰不得,任何分裂活动都必然失败。   可以预见,沈伯洋以后只会越来越窄。随着全球执法配合不断加强,他的处境只会越来越难。   所谓的“自由”只是短暂的错觉,法律迟早会找上门。每一次“刷存在感”,其实都在提醒世界,“台独”分子的底气越来越虚,只能靠蹭场子博出镜。   这事到最后,闹剧该收场就得收场。中国的底线不是摆设谁碰谁知道。   分裂分子和境外势力勾结,只会让自己陷得更深。国际社会认清现实,才是长久之计。

0 阅读:0
秋春来看世界

秋春来看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