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印度宣布消息 当地时间11月21日,印度商工部突然宣布对中国聚酯变形纱启动反倾销调查,距其撤销14类化工产品BIS认证仅过去9天,政策反转令人始料未及。 此次调查由印度两大龙头企业申请,声称中国产品低价销售损害本土产业,调查期覆盖2024年4月至2025年6月。值得注意的是,中国PTA曾年出口印度96万吨,后因BIS认证降至38万吨,中企出海已步履维艰。 印度这波操作像极了变脸艺人。刚摘下友善面具,转眼就挥出贸易大棒。短短九天时间,从取消化工认证到启动反倾销,政策转向比恒河水还要湍急。这种反复无常让中国企业吃尽苦头,原本稳定的供应链瞬间布满荆棘。 看看具体数据更让人心惊。中国聚酯变形纱曾是印度市场的宠儿,如今却沦为反倾销靶子。印度本土企业一边抱怨中国产品低价,另一边却离不开中国的上游原料。这种既要又要的吃相,活脱脱上演着现实版"过河拆桥"。 贸易保护主义的幽灵在南亚游荡。印度市场这扇门仿佛装着弹簧,开合全凭心情。当初撤销BIS认证时说得冠冕堂皇,转眼就祭出反倾销调查。政策摇摆让中国企业陷入两难,刚卸下镣铐又被套上绞索。 深究其里,这场闹剧折射出印度制造业的焦虑。本土企业既想享受中国原料的价格优势,又害怕中国成品的市场竞争。于是使出这般左右互搏的招数,左手采购中国半成品,右手阻挡中国制成品。这种精分操作注定难以持久。 还记得当年中国PTA出口印度的盛况吗?96万吨的年出口量见证着两国产业互补的蜜月期。自从BIS认证横空出世,出口量断崖式跌至38万吨。如今反倾销调查再来补刀,印度市场正在变成带刺的玫瑰。 这种贸易围剿背后藏着更深的算计。印度试图在产业链上完成对中国企业的"精准截胡",既享受中国制造的红利,又要把利润最高的环节留在本土。可惜市场规律从不配合政治操弄,强行割裂供应链只会两败俱伤。 中国企业的韧性正在经受考验。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有的选择转战东南亚,有的加大研发投入。这场博弈早已超越商业范畴,成为国家产业实力的全面较量。中国制造这艘巨轮,注定要在风浪中破浪前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