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

墨小晗笑说世界 2025-11-23 01:50:06

1912年洞房之夜,郭沫若见发妻太丑,拒绝同房。就在他转身要走时,发妻拉住他苦苦哀求:给我个娃吧!郭沫若瞟了新娘一眼,依旧转身离开。 话说回来,郭沫若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文豪,写诗搞历史研究,还当过大官。可他的私人生活,尤其是和原配张琼华的这段婚姻,简直就是旧中国包办婚姻的典型缩影。 郭沫若从小聪明,读私塾后去成都上学堂,接触新思想,对旧习俗越来越看不惯。那时候他才20岁,正埋头念书,家里父母却急着给他张罗亲事。 张琼华比他大两岁,乐山苏稽镇人,家里原本有点钱,但后来兄弟抽大烟败了家。她从小裹小脚,认得几个字,懂点礼数,算是当时农村姑娘的标准配置。1911年,通过媒人,郭家和张家定下这门亲,两人压根没见过面。 父母觉得门当户对,就这么敲定了。郭沫若本来在成都求学,收到家书说妈病重,赶紧赶回去,结果发现是骗局,为的就是逼他结婚。他虽然不情愿,但碍于孝道,还是按旧礼办了事。 婚后没几天,他就找借口溜了,留下张琼华一个人在郭家过日子。这事搁谁身上都觉得憋屈,张琼华从22岁守到90岁,中间就见了三次面。这段婚姻持续68年,成了很多人讨论旧时代女性命运的例子。 其实郭沫若对这段婚姻的态度从头到尾就没变过。他在新婚后第五天就走了,以学业为由,先回成都,然后1914年考上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学医。在日本,他遇上护士佐藤富子,两人很快就好了,还生了五个孩子。 佐藤富子后来改名安娜,跟了他一辈子。张琼华那边,留在郭家,帮公婆干活,操持家务,日子过得单调。她偶尔听到下人议论郭沫若在外面的事,但她没闹,就安静等着。 1916年,郭沫若和佐藤的事传回老家,张琼华写信问能不能去日本帮忙照顾,可郭沫若只让弟弟回话说他好,不用再写。 这样的冷处理,让张琼华明白位置了。她没再纠缠,继续在郭家待着。郭沫若寄钱回家,但对她基本不提。张琼华的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没怨言,没离婚。历史记载显示,她公婆对她还算不错,婆婆有时劝她写信,但她摇头说不打扰他求学。 转眼20多年过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沫若离开日本回国参战。那时候他已经有名气了,当文化界人物。张琼华还是在乐山老屋,靠政府后来发的补助和郭沫若寄的钱过活。两人中间没直接联系,她拒绝别人劝她去北京要说法,说他忙大事,不能添乱。 这份隐忍,在当时农村妇女中挺常见,但搁现在看,觉得心酸。郭沫若在回忆录里提到,这事是他一生最该忏悔的,可他也没实际行动弥补。张琼华就这样守着名分,成了旧礼教的受害者。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墨小晗笑说世界

墨小晗笑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