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传奇褚时健:从烟草大王到中国橙王
褚时健,一位在中国商业史上被浓墨重彩的人物。
51岁时接手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并将其打造成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大型烟草企业。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的利税在 1996 年就达到了 200 亿元左右!15岁学煮酒,24岁任云南玉溪的华宁县盘溪区区长,21岁参加游击队,30岁被错划为右派下放,35岁任制糖厂厂长……74岁从监狱出来后携妻儿去哀牢山种橙子!
从云南糖王到亚洲烟王,从晚年入狱到哀牢山橙王……他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历经多次大起大落,却始终能在困境中逆袭,铸就非凡成就。褚时健出生于 1928 年的云南农村,父亲是一个参加过辛亥革命的乡绅,在当地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家中经营着酒坊等生意,母亲则操持着家中的日常事务。
外界对他评价极高,王石、柳传志等企业家对他推崇备至,马云赞他有企业家精神,是了不起的人!刘强东说:“褚老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典范,面对挑战和挫折越战越勇,是企业家精神不可磨灭的体现,也是褚老对品质的坚持,成就了今天的褚橙。”
褚时健的故事,是一部饱含热血、泪水与希望的奋斗传奇,他用一生诠释了坚持与创新的力量,值得所有走在奋斗路上的人们反复品味、学习。
他曾说:“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01、半生跌宕:在玉溪卷烟厂的起落人生
51 岁时,褚时健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接手了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那时的卷烟厂宛如一艘千疮百孔的破船,设备陈旧不堪,是国外早已淘汰的产品!做出来的产品质量糟糕,烟丝长短不一、纸张劣质!大量产品积压在库房里;工人消极怠工,毫无干劲;管理层内斗严重,12 个领导分两派明争暗斗,严重阻碍工厂发展。
褚时健先是争取到上级支持,获得一年自主处理事务的 “尚方宝剑”,一年内可自主处理事务,不惧闹事告状。有了这一保障,他开始对管理层 “动刀”,撤换不合格领导,提拔有能力之人,迅速稳定局面。
接着又解决员工住房问题,看到员工住房条件极差,祖孙三代挤在狭小破旧屋子,很多人连对象都找不到,便果断集中资金,4 个月就盖起新宿舍楼,让员工住上新房,帮员工解决婚姻大事,员工们的精气神一下子就提了起来,对这位新厂长充满信任与感激。随后,褚时健把目光投向设备与技术。
他不顾众人反对,贷款 261 万购入当时最先进的英国卷烟机,又豪掷 2300 万美元引进国外生产线,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又亲自深入田间,钻研烟叶种植技术,建立自有烟草基地,从源头把控烟叶质量。淘汰不合格管理人员,还建立自有烟草基地,打造 “红塔山”“阿诗玛”“红梅” 三大品牌。
在他的带领下,玉溪卷烟厂蒸蒸日上,1987 年成为国内烟草龙头,1990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企业家终身荣誉奖“金球奖”。1993 年领玉溪卷烟厂登上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宝座,1994 年创利税高达 87 亿,“红塔山” 品牌风靡全国,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闻名遐迩的 “烟草大王”,为国家累计纳税 991 亿,书写了中国烟草业的传奇篇章。同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然而,就在褚时健即将功成身退之际,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陡然转向。1996 年,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调查、隔离审查,一时间舆论哗然。由于经营卷烟厂期间,褚时健因各种原因得罪了很多权势人物,有很多人置他于死地。在案件审理期间,专案组的相关人员表示要彻查褚时健。而时任一把手的某位领导则表态说:“不能自毁长城,红塔山不能搞倒”!褚时健是为云南经济做过重大贡献的人……没有褚时健,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云南!
最终他在 1999 年被判无期徒刑,妻子、女儿皆受牵连,女儿甚至在狱中自杀,一时间家庭支离破碎,令人唏嘘不已,人生从巅峰瞬间跌入谷底。但他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经过牢狱之灾后又多次减刑,74 岁高龄保外就医的他,并未被命运彻底击垮,他拒绝向命运低头,带着妻子马静芬奔赴哀牢山,在人生的暮年开启了一段震撼世人的二次创业之旅 —— 种橙子。
尽管创业之路困难重重,资金短缺、技术匮乏、市场难寻,但褚时健凭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和坚韧毅力,一点点摸索,精心钻研种植技术,用农家肥调配出最佳酸甜度;在销售上,从最初四处碰壁,到后来靠团购打开销路;从只有一间破旧车间、一条生产线,到逐步扩大规模。
他常说:“不怕没人买,就怕没人尝”“我的目标是超过新奇士”,这份自信与执着让 “褚橙” 声名远扬。2009 年,褚橙走进昆明大街小巷;2012 年,借助电商进军北京,火遍全国,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 “中国橙王”。2014年,褚时健被评价为:“更多的人愿意以崇敬的心情和诗意的笔触去描述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02、云南少年:褚时健的早期跌宕的人生
褚时健的人生,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传奇史诗,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跌宕起伏。
1928 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的一个小山村,这里山清水秀但也封闭落后。他家以农耕为生,父母辛勤劳作,养育着几个子女,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
直到15 岁那年,父亲因日军轰炸重伤离世,家庭重担从此落在他稚嫩的肩头,褚时健不得不辍学回家。为了维持生计,他跟着长辈学习煮酒,但酿酒也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从选料到发酵,再到蒸馏,每一步都有讲究。
可褚时健却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钻研精神,他仔细观察每个环节,反复试验不断调整。冬天天冷发酵慢,他就想办法给屋子升温;蒸煮时他精准把控火候,连睡觉都守在灶边,每隔两小时准时醒来添柴加水,确保不出差错。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钻研,他酿出的酒不仅出酒率比别人高,质量还好,在当地渐渐有了名气。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局势依旧动荡,青年时期的褚时健毅然投身滇桂黔边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然而在残酷的斗争中,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与生死离别,二哥、小弟接连牺牲。亲人的离去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思考。
1952年,24岁的褚时健去到云南玉溪的华宁县盘溪区担任区长。期间,他积极推动农业生产,同时筹集资源修缮学校,动员适龄儿童入学接受教育,提升当地的文化教育水平。他秉持公正原则处理各类民事纠纷,协调邻里关系,维护地方的和谐稳定,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和好评。然而,命运的波折并未停止。
1958年,因种种原因,30岁的褚时健他被错划为 “右派”,与家人一起下放到元江农场改造。面对生活的巨大落差,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凭借着多年积累的农业知识,在农场带领大家种地、榨糖、酿酒,尽可能改善生活条件。
1963 年,35岁的褚时健被调到曼蚌糖厂,担任副厂长,人生的因此迎来了重要转机。
03、糖王之路:褚时健的第一道经营杠杆
1963 年,对于35岁的褚时健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这一年,他刚刚摘掉 “右派” 的帽子,被任命为曼蚌糖厂副厂长。彼时的曼蚌糖厂,深陷连年亏损的泥沼,新平县财政每年都要补贴超 20 万元,工人们每年也仅能拿到 5 个月的工资,职工们士气低落,人心惶惶,整个糖厂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下。
初到糖厂,褚时健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他一头扎进工厂,与工人丁连祥一起,穿梭于各个榨糖点,仔细调研甘蔗种植、人员配备、产量等情况,仔细研究每一道工序,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仅用一个多月就精准找出亏损根源:他发现燃料成本过高是关键问题。
于是,他大胆尝试降本增效。一方面,组织工人敲掉锅垢,让铁锅受热面积瞬间增大,减少木柴消耗;另一方面,尝试用甘蔗渣替代传统燃料。起初,潮湿的甘蔗渣难以燃烧,他便让工人把甘蔗渣堆高,一层压一层,经过半个月的晾晒,水分蒸发殆尽,干渣入炉一点即燃,成功将燃料成本降低了 85%。糖厂利润随之逐步回升。
同时,他优化生产流程,严格把控质量。经过他大刀阔斧的改革,短短一年就让糖厂扭亏为盈,盈利 30 多万元,这一成绩不仅让糖厂甩掉多年亏损的沉重包袱,更让褚时健赢得了员工的衷心拥护与信任,“糖王”的称号也自此传开,他也因此赢得了员工们的尊敬与信任。
褚时健深知技术革新的关键作用,于是力排众议推动榨糖机滚筒改造。他先是将滚筒从 3 个增加到 6 个,出糖率从 9% 提升至 10%,随后又增至 9 个,分为 3 组榨糖,出糖率一举超过 10%,在当时技术条件落后的背景下,这一突破堪称奇迹。
这段在糖厂的经历是褚时健人生中非常关键的一道
“经营杠杆”。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包括如何解决生产问题、如何控制成本、如何激励员工等。这些成为了他后续人生和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也他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精准洞察问题、果断决策,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凝聚团队力量,以及如何在有限条件下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
对普通人来说,伏低做小,把命运抛给你的一件小事儿做好时,它就会你继续做更大的事情的杠杆!无论命运抛给你的是什么,你都能从容应对……这一点恰恰是褚时健老先生人生的真实写照!
04、褚时健的人生哲思:把每一天安排好,就是对人生负责任
褚时健的商业生涯,不仅有波澜壮阔的实践,更蕴含着深邃睿智的商业哲学,这些思想如同闪耀的星辰,照亮了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他曾说:“入一行,先别惦记着能赚钱,先学着让自己值钱。没有哪个行业的钱是好赚的。赚不到钱,赚知识;赚不到知识,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以上都赚到了就不可能赚不到钱。”
这是他对年轻创业者的谆谆告诫,也是自己多年摸爬滚打的深刻体悟。在接手玉溪卷烟厂之初,面对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的困境,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深入学习烟草种植、卷烟制作等各环节的知识,频繁出国考察,引进先进技术,从种植基地的土壤改良到卷烟机的精细调试,他事必躬亲,积累了深厚的行业认知,让自己成为烟草领域的行家,这才为后来烟厂的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件事情做好,尽好自己的每一个责任,就不白白过这一生。不要去想太多死亡的事情,它来或不来,谁也控制不了。” 这种对当下负责、对事业执着的态度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糖厂时,为了提高出糖率,他整日泡在车间,与工人一同研究锅炉改造、甘蔗渣利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玉溪卷烟厂,面对纷繁复杂的管理难题、激烈的市场竞争,他从不推诿,勇于担当,以铁腕手段整顿纪律,以人文关怀凝聚人心,一步一个脚印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还有“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干得好不好,有三个标准:第一个,把事情做好,事情做好的关键是利润要增长;第二个,做事情,钱花多了也不行;第三个,干事情就要对大家都有利。”这一理念在他经营管理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卷烟厂,他通过技术革新、原料优化、管理提升等多方面举措,让产品质量大幅提升,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实现利润飞跃;同时,他注重成本控制,从采购到生产流程,严格把关,杜绝浪费;并且,他切实关心员工利益,解决住房、婚姻等问题,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极大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1999 年,褚时健因经济问题入狱,这无疑是他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然而,他并未在命运的泥沼中沉沦。
五、褚时健:在哀牢山种橙子的74岁老人
2002 年,74 岁高龄的褚时健保外就医,在大多数人都选择安享晚年的年纪,他却怀揣着壮志未酬的不甘,毅然决然地奔赴哀牢山,开启了与橙子相伴的二次创业之旅。
创业初期,困难重重。资金方面,仅靠着向朋友借来的 1000 多万,在购买果苗、农资,修建基础设施后便所剩无几;技术上,虽有早年种甘蔗、烟叶的经验打底,但对于冰糖橙种植,依旧是个门外汉。
但褚时健没有就此止步,他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管理经验、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以及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开始了艰难的破局之路。他买来大量专业书籍,日夜研读,书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了他的勤奋;又不辞辛劳,奔赴各地拜访农业专家,虚心请教种植技术,从土壤改良、肥料配比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在果园管理上,他借鉴早年管理烟厂、糖厂的经验,实行精细化管理。将果园划分为多个片区,每个片区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到每一株果树;制定严格的作业流程标准,施肥、浇水、剪枝都有精准的时间与用量要求;引入激励机制,农户们只要按照标准操作,果实品质达标、产量提升,就能获得丰厚报酬,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经过数年悉心耕耘,2009 年,“褚橙” 逐渐在云南本地崭露头角,走进昆明的大街小巷,凭借着优良的口感、稳定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但褚时健的目光不止于此,他敏锐地察觉到电商兴起带来的机遇,2012 年,与电商平台合作,“褚橙” 进军北京,开启全国化布局。
一时间,“褚橙” 火遍大江南北,成为人们热议的
“励志橙”,订单如雪花般飞来,常常供不应求。然而,随着 “褚橙” 声名远扬,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其他品牌橙子纷纷效仿,大打价格战;但作为创业者眼中的神级选手,他种出来的褚橙已经远非物质意义上的“水果”,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符号,大家用褚橙送给身边的朋友时,就着橙子就能讲一连串的故事,而着也许正是褚时健留给世人的一种精神传承。
在褚时健的众多企业家粉丝和奋斗者粉丝们的支持下,褚橙变成了一种现象!一方面,他充分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个人品牌资产与社会信誉,强化 “褚橙” 品牌内涵,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赋予橙子坚韧、励志的精神象征,让消费者购买的不仅仅是水果,更是一种情怀与信念,稳固忠实客户群体;另一方面,持续在品质上下功夫,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种植技术,提升橙子的口感与营养价值,以品质区别于竞品。
就这样,褚时健带领着团队,一次次化解危机, “褚橙” 事业蒸蒸日上。到 2014 年,褚橙种植园销售总额突破 1 亿元,净利润高达 7071 万元,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 “中国橙王”,完成了从 “烟草大王” 到 “橙王” 的惊艳转身,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 “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06、传奇落幕,精神不朽
2019 年 3 月 5 日,褚时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 91 岁。他的离去,让整个商业界乃至社会都沉浸在一片悲痛与缅怀之中。
“要说我一生的追求,我想很简单,不管是给国家干还是为自己干,我都有一个不变的追求:沾着手的事情就要干好。大事小事都一样。我有过失败,有过教训,能走到今天,还是个性使然。我这个人的性情就是不服输,用句时髦的话说:看重自我价值的证明。我希望对我的家乡、对我的民族、对我的国家做点好事,我们这一代人,逃不掉的有一种大的责任感。干好自己的事情,这就是我的追求。”——褚时健在其干女儿先燕云《褚时健: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序言《我一生所追求的》里写道。
回顾褚时健的一生,他历经无数风雨,却始终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事业的执着。他从贫困中走来,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一步步攀向商业巅峰,又在跌落谷底后顽强重生。他常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些早年酿酒、种甘蔗的艰辛岁月,锤炼了他坚韧的性格与精湛的技艺;玉溪卷烟厂的辉煌,铸就了他 “烟草大王” 的威名;而哀牢山的橙园,则是他不屈精神的又一壮丽诗篇。
在他身上,实干精神贯穿始终。无论是改进卷烟工艺,还是钻研橙子种植技术,他都亲力亲为,深入一线,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担当精神更是让他在企业面临困境时,挺身而出,大刀阔斧改革,为员工谋福祉,为企业谋发展。创新精神驱使他不断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从打造 “红塔山” 品牌到推出 “褚橙”,一次次引领行业潮流。
外界对褚时健的评价极高,王石视他为偶像,赞其 “跌到低谷的反弹力”;马云钦佩他身上的企业家精神,称他是了不起的人;俞敏洪将他奉为中国企业家的榜样,夸他不畏艰难、永不放弃。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成为无数创业者前行路上的灯塔。
褚时健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熠熠生辉。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人生遭遇何种困境,都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用双手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留下的不仅是商业上的辉煌成就,更是一种永不言败、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将在岁月长河中持续传承,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
人生不怕有低谷,如果你恰逢挫折处,不妨看看褚时健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