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一个很精准的观点:近代以来,日本之所以敢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是因

溪边喂鱼 2025-11-23 19:03:18

毛泽东主席当年说过一个很精准的观点:近代以来,日本之所以敢屡次发动侵华战争,是因为日本对中国政府和国民的思想是相当的熟悉和了解的。 这种熟悉不是偶然的偶遇,而是跨越七十余年的系统性渗透与精准刺探。 从明治维新后,日本就将对华情报收集上升为国家战略,1872年派出的第一批间谍潜入中国时,晚清政府还在为洋务运动的表面成效沾沾自喜。 这些间谍脱下军装,留起发辫,学说方言,有的扮成游学的书生,有的装作走街串巷的商贩,把中国的山川地貌、军港布防、官场风气甚至民间习俗都摸得一清二楚。 河北沧州的王大爷今年92岁,他总跟晚辈念叨年轻时见过的“奇怪烧饼铺”。民国二十二年,村里来了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生意人,卖烧饼的幌子下总藏着个小本子,每天收摊后就去村外丈量道路,连水井位置、桥梁承重都记录在册。 直到抗战爆发,日军顺着一条没人在意的小路包围了县城,王大爷才明白,那个看似老实的烧饼摊主,竟是日本“土地调查班”的间谍村上鹤造之流。 这类伪装成平民的间谍遍布全国,仅满铁调查部鼎盛时期就有2345名调查员,近四十年间提交了一万几千份调查报告,平均每天都有新的情报送达日本军政中枢。 日本的情报收集细到令人脊背发凉。甲午战争前,间谍安原金次混入北洋舰队驻地,不仅记下了“定远”舰主炮塔的防护弱点,还观察到官兵士气沉闷、部分人吸食鸦片的细节。 这些情报直接让日军针对性加强速射炮配置,黄海海战中精准打击北洋舰队要害。到了抗战时期,满铁调查部更是开展“中国抗战力调查”,连八路军的减租减息政策、新四军的游击战战术都摸得透彻, 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抗战力的据点在农村”,却被急于速胜的日本军方无视。这种对中国社会肌理的深度窥探,让日本总能找到最薄弱的突破口。 更可怕的是对国民思想的精准拿捏。日本间谍通过开设毒品店、理发店等场所,收买吸毒成瘾者和投机分子,搜集民间情绪和官府动向。 他们摸清了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知道官员们会为了私利出卖情报;看清了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利用派系矛盾各个击破;甚至预判了部分民众的麻木心态,敢于用少量兵力发动突袭。 反观当时的中国,多数人对日本的野心毫无察觉,官府抓到间谍也往往草草了事,郑观应曾痛心疾呼“奸细越多,胆越大矣”,可这样的警告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美国学者黄宗智曾评价,日本的调查报告“采用当时最好的分析框架和社会科学方法”,这种专业性让侵略行为更具破坏性。 他们不仅收集军事经济情报,还研究中国的文化心理,知道儒家思想的家国观念,也利用宗族矛盾制造分裂。 这种对对手的深刻洞察,与中国当时对日本的懵懂无知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不清楚日本的军事实力,不了解其侵略计划,甚至对身边的间谍活动视而不见。 主席的论断至今仍振聋发聩。真正的危险从不是对手的强大,而是对对手的无知,对自身的漠视。如今,情报战的形式早已改变,但知己知彼的道理从未过时。 我们铭记历史,不仅是缅怀先烈,更要汲取教训:唯有认清自身短板,凝聚民族共识,保持清醒警惕,才能让任何觊觎者不敢轻举妄动。 国家的强大,既需要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对自身和世界的深刻认知。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3

猜你喜欢

溪边喂鱼

溪边喂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