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忘记付钱”当遮羞布,有些“误会”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义乌这事儿,帽子叔叔说

福星徠说事 2025-11-23 20:13:10

别拿“忘记付钱”当遮羞布,有些“误会”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义乌这事儿,帽子叔叔说是“忘记支付费用”的误会,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不对劲。   11月21日晚上的义乌宾王夜市,霓虹灯把摊位照得透亮,女店主正忙着给客人打包衣服,没成想转头就撞见了让她气到发抖的一幕。   一名印度游客手里攥着两套衣服,没打招呼就要往人群里钻,其中灰色和紫色的各一套,都是刚从货架上取下来的。   女店主赶紧追上去拦住,指着衣服明确说“没付钱不能拿”,可话音刚落,这名游客的十几个同伴就迅速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用夹杂着中文的印地语辩解,场面一下子就僵住了。   女店主又急又怕,掏出手机就要报警,嘴里反复强调“偷别人的衣服必须交给警察处理”,这段争执的画面被旁边摊主拍下来,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   直到23日,事情才有了官方说法,义乌公安回应是外籍游客“忘记支付其中一件衣物的费用”,沟通后已经补了钱,误会算解除了。   可这回应一出来,网友的疑惑反而更重了,我跑过不少国家做调研,也得说句实在话,这事儿真没那么简单。   先说说支付这事儿,现在印度的数字支付普及度相当高,UPI统一支付接口占了当地65%的数字支付份额,连街头小摊贩都能扫码收款。   这群游客既然能组团来义乌采购,不可能不熟悉手机支付,真要付款压根不会有技术障碍,怎么偏偏就“忘记”了最关键的那一件?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围堵的架势,要是单纯忘付钱,第一反应该是道歉补款,而不是十几个人抱团施压,这更像想用“人多势众”把事情混过去。   有广州服装城的商户在评论区说,之前就遇到过类似情况,一些外国客商趁着人多拿了货就走,被发现了就说“没看清”“忘了”。   其实大家在意的从来不是那几十块钱的衣服,而是“双重标准”的苗头,要是换成中国消费者说“忘记付钱”,会不会直接被定性成小偷?   义乌是全球小商品集散地,每天都有来自各国的客商,商户们都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做生意,但包容不代表可以被欺负。   把“忘记付钱”当遮羞布,用“文化差异”做挡箭牌,这种小算盘打多了,只会寒了商户的心,也坏了自己的口碑。   法律和规则面前,不该有国籍之分,真正的误会需要真诚化解,而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你觉得“忘记付钱”该怎么界定?遇到这种情况,商户该硬刚到底还是妥协了事?

0 阅读:23
福星徠说事

福星徠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