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吕蒙擒杀关羽,历史评价却还是极低的?这都是因为吕蒙开创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武某人 2025-11-24 11:24:58

为什么吕蒙擒杀关羽,历史评价却还是极低的?这都是因为吕蒙开创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关羽人头被送至建业的那一刻,孙权的朝堂上下鸦雀无声。 没人敢说吕蒙做错了,但也没人为他喝彩。即使这场突袭带来了荆州大捷,也终结了刘备北伐的希望,却没有换来朝野的欢呼。这种沉默,暗示着吕蒙这一步,踏进了一个所有人都不愿正面承认的灰色地带。 事情发生在公元219年。关羽率兵北上攻打樊城,打得曹仁节节败退,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震动中原。曹操动念迁都,整个魏国风声鹤唳。就在这时,东吴却在背后出手,几乎一夜之间拿下荆州。 吕蒙表面装病,将防线交予陆逊,私下却带兵乔装商人顺江而下。当船只靠近港口时,南郡早已放松戒备,东吴军队未战先胜,控制了整个荆州。驻守的守将傅士仁、麋芳投降。至此,关羽北伐的后方尽失。 他南撤无路,只能退守麦城。最后被俘。孙权是果断下令斩首。 这一决定让后人争议不休。以结果论,吕蒙的行动可谓“神兵天降”;但从手段看,却开创了三国战场上最恶性的先例——假借和平身份发动军事偷袭,彻底摧毁了战争中原本脆弱的信义边界。 刘备痛失兄弟,大军倾出伐吴;孙权虽然军力强盛,但最终在夷陵遭遇惨胜,国内疲敝。最得益者是北方的曹丕,他趁机登基称帝,统一大势从此明确。 吕蒙没有等到夷陵之战。他在220年病逝,时年三十九岁。孙权虽厚葬其身,却未能平息风评。百年之后,人们谈起三国中的信义,多提桃园三结义,少言白衣渡江。 吕蒙出身寒门,早年跟随孙策,只是江边小将。粗识文字,少涉谋略。鲁肃一次巡视荆州军务,意外发现他谈吐极佳,才识远胜旧日印象,感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从那以后,吕蒙苦学兵书,改换策略。他逐步成长为能掌一军的大将。他参与合肥之战,助攻皖城,逐步获得孙权信任,并最终成为接手荆州事务的主官。 吕蒙并不排斥“兵不厌诈”。但他在执行荆州计划时,却突破了“诈”与“信”的界限。他以商人身份隐藏军队,以和平表象掩盖兵锋,关羽的覆灭,虽然从军事上无懈可击,却让孙刘之间多年结盟彻底破裂。 这是为何,即使吕蒙擒杀关羽、立下赫赫战功,却在后世史评中始终绕不开“失信”、“背盟”二字。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