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冯德麟宣布脱离军界,在辽西北镇养老之后,没有大事基本不去奉天。但是一

青雪饼干 2025-11-24 15:39:15

1924年,冯德麟宣布脱离军界,在辽西北镇养老之后,没有大事基本不去奉天。但是一旦去奉天见张作霖,必在长袍马褂的袖子中暗藏一支枪! 这支藏在袖中的枪,究竟藏着怎样的恩怨? 冯德麟与张作霖,曾是清末奉天城里最惹眼的一对“把兄弟”。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火席卷全国时,两人都还是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麾下的得力干将,因联手镇压奉天革命党起义有功,双双跻身师长——冯德麟执掌二十八师,张作霖统领二十七师,一时在奉天城平分秋色。 彼时的奉天军政大权,却旁落外乡人段芝贵之手。这位新任督理东三省军务的官员,成了横亘在冯、张二人“奉天将军”美梦前的巨石。 “赶走段芝贵,奉天还得是咱们的。”张作霖在密会中低声说道,冯德麟摸着腰间的佩刀,重重点头。一场“驱段大戏”就此开锣:冯德麟以“地方民意”施压,张作霖则暗中切断段芝贵的后路,双管齐下,最终逼得这位外乡官员灰溜溜逃往天津。 段芝贵一走,奉天将军的位置空了出来。张作霖凭借更活络的手腕,抢先一步从袁世凯那里讨来了奉天军务兼巡按使之职,成了名正言顺的“奉天话事人”。 冯德麟却傻了眼——出力最多的他,连个实权职位都没捞着。“这小子是借我的力往上爬!”他在府邸中摔碎了茶碗,从此与张作霖的明争暗斗公开化。 争斗失利的冯德麟,竟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投奔辫帅张勋,参与复辟。可这场闹剧仅十二天便草草收场,冯德麟在天津被捕,关进了段祺瑞的大牢,性命危在旦夕。 此时,张作霖却派人快马加鞭赶到天津。“冯大哥毕竟是拜把兄弟,不能见死不救。”他对属下说,最终通过多方斡旋,将冯德麟从牢狱中捞了出来。 重获自由的冯德麟回到奉天,本以为能重拾兵权,却被张作霖一句“大哥劳苦功高,该享享清福了”打发——让他去管理清室在关外的永陵、福陵,成了个无权无兵的“守陵官”。 冯德麟攥紧了拳头,却只能咽下这口气:谁让自己手里没兵了呢?他搬进陵寝旁的官署,每日看着松柏森森,心中的不甘像野草般疯长。 1924年,他终于下定决心:“这军界,我不混了!”宣布脱离军界,回辽西北镇办起了工商业,开当铺、设钱庄,成了当地有名的富商。 可张作霖对这位“隐退”的大哥,始终放心不下。隔三差五便派人来北镇:“大帅请冯先生去奉天议事。”冯德麟知道,这哪里是议事,分明是试探。 于是,便有了开头那一幕:每次去奉天见张作霖,他都在长袍马褂的袖子里藏一支勃朗宁手枪。踏入大帅府朱漆大门前,总会下意识摸一摸袖口,冰冷的枪身贴着小臂,是他唯一的安全感。 张作霖看在眼里,却从不点破。两人见面时,依旧称兄道弟,聊些往事,可空气中弥漫的紧张,连下人都能察觉。 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 1926年深秋,辽西北镇的老宅里,冯德麟在咳嗽声中溘然长逝,终年仅59岁。那支藏在袖中的枪,再也没能派上用场。 而那座曾让他警惕的大帅府,后来也成了张作霖的归宿——三年后,皇姑屯的一声巨响,终结了东北王的传奇。这对相爱相杀的兄弟,终究以不同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青雪饼干

青雪饼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