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和中国打关税战,和其他的国家、地区、团体都可以打

考古学惜农史 2025-11-24 17:06:44

美国人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不和中国打关税战,和其他的国家、地区、团体都可以打,而且都能如愿以偿。 2018年那场对华贸易摩擦,很多人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美国这边加了那么多关税,本以为能逼对方低头,结果呢?国内物价蹭蹭上涨,普通老百姓买东西多掏了不少钱,企业供应链乱成一锅粥。 几年下来,美国人慢慢发现,对上中国玩这套,基本是两败俱伤,谁也占不到大便宜。可转头一看,对其他国家挥关税大棒,怎么就这么顺手呢?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实力不对等,人家捏不住的硬骨头就不硬碰,专挑好拿捏的开刀。 特朗普这人,从小在纽约地产圈混大,骨子里就信奉谈判要狠、要占上风。他第一任期就爱用关税当武器,第二任期2025年一上来,直接宣布贸易逆差是国家紧急状态,利用老法律大开加税大门。一开始喊得凶,对全球都来10%基准税,还叠加所谓对等税率,从10%到40%多不等,看起来谁都不放过。 可实际操作起来,很快就分出轻重了。对中国这边,早早就有各种限制,关税层层叠加,一度高到吓人,但中国出口该转的高科技、新能源方向转得飞快,东盟那边贸易越做越大,美国想卡脖子没卡住,反而自己企业叫苦。到了2025年年中,美中几次谈判后,关税慢慢降下来,该保留的科技管制保留,但大规模加税基本停手。为什么?因为每次加,中国就对等回击,美国农民、消费者先疼,股市也跟着晃荡。玩几次下来,谁都清楚,这不是能随便玩的游戏。 反过来,看看欧盟、日本、加拿大这些。2025年4月特朗普扔出对等关税清单,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越南高达46%,一大堆国家慌了神。结果呢?短短几个月,谈判桌上一坐,一个个框架协议就签了。欧盟那边,本来喊得凶,说要反制,结果7月底在苏格兰谈妥,美国只收15%,欧盟承诺几千亿投资买美国天然气、芯片、军备,德国工厂主叫苦,但欧盟整体还是吞了。为什么吞?因为欧洲出口美国市场太大,扛不住那15%都够呛,更别说更高了。 日本也差不多,7月谈成,关税降到15%,日本答应几千亿投资美国基建,还开放点汽车农产品市场。日本人算盘打得精,但美国市场丢不起,只能认。韩国类似,汽车关税也压到15%,投资承诺一大堆。加拿大因为边境问题闹僵,木材、能源关税升到35%,结果政府补贴砸钱,企业照样难受,最后还是得低头谈条件。 越南、印度这些发展中国家更没脾气。越南本来46%,谈来谈去降到20%多,还加了防转运条款,印度因为买俄油被额外罚,关税层层加,最后也得增加对美采购才缓口气。这些国家,要么经济体量小,要么有求于美国市场、地缘位置,硬扛不住,反制也掀不起浪。协议一签,美国这边投资回流、能源出口大增,国内某些行业直接受益。 这事儿说穿了,美国人摸准了门道:对中国这种能对等反击的,关税大棒举得高,但真砸下去前得掂量掂量,转而在芯片、稀土这些卡位战上使劲。对其他国家呢?大胆上,期限一压,数字一亮,对方就得坐下来谈条件。结果就是一大堆不对等协议,美国抢市场、拉投资、卖能源,表面赢麻了。 当然,这么玩也不是没代价。全球供应链乱了套,很多国家私下抱团,找替代市场。欧盟、日本、韩国这些盟友,嘴上不说,心里肯定窝火,长远看关系不会更铁。发展中国家被敲一笔后,也在加速去美元化、建自家产业链。美国国内呢?消费者还是得为高关税买单,通胀压着,股市一有风吹草动就抖。

0 阅读:3
考古学惜农史

考古学惜农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