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已经晚了?2大芯片巨头“弃中投美”,中国不会再原谅 2020年的全球芯片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2025-11-24 17:53:59

后悔已经晚了?2大芯片巨头“弃中投美”,中国不会再原谅 2020 年的全球芯片产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制裁彻底改写。这一年 5 月,美国商务部升级 “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要求任何使用美国技术的企业,向华为等中国企业供应芯片都必须获得美方许可,禁令在 9 月 15 日正式生效。 这场带着霸权思维的限制,成为检验企业立场的试金石,而全球两大芯片巨头台积电和三星的选择,至今仍影响着产业格局。 在此之前,中国市场曾是这两家企业的 “利润高地”。台积电南京工厂的 16 纳米产线每天能为公司带来超两千万元营收,贡献了近两成的整体收入;三星西安闪存工厂年营收高达 580 亿元,靠着中国市场的支撑,三星一度掌控全球近七成的手机存储市场。 那时中国芯片技术还停留在 28 纳米阶段,面对巨头们 5 纳米、7 纳米的先进产能,只能被动接受合作条件,中国市场的旺盛需求让两家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但制裁来临后,两大巨头的转向迅速而坚决。台积电从 2020 年 5 月起就不再接受华为的新订单,9 月禁令生效当天便彻底终止所有合作,连华为提前支付的预付款都未退还,原本留给华为的 5 纳米产能很快转给了苹果和高通。 三星的动作同样果断,不仅停止向华为供应存储芯片和系统芯片,还将原本为华为准备的产能迅速转向小米、OPPO 等厂商,同时悄悄将西安工厂的 NAND 闪存月产量从 20 万片降至 17 万片,配合美方的封锁策略。 更关键的是,两家企业随后纷纷加码对美投资,台积电宣布在亚利桑那州建设 5 纳米晶圆厂,后续投资从 120 亿美元一路飙升至 650 亿美元,三星也斥巨资在德州建厂,试图彻底绑定美国市场。 他们或许以为,切断供应就能扼杀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却低估了中国突围的决心和市场的力量。 押注美国的决策很快显露出副作用:台积电美国工厂遭遇工人培训难题,半年后员工技能仍不达标,还爆发了薪资罢工,投产进度一再延迟。 三星德州工厂受风沙天气影响,量产时间推迟到 2026 年底,美国承诺的补贴要么拖欠要么附加股权交换条件。 而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更为沉重,2025 年的数据显示,台积电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 16% 跌至 9%,三星半导体利润暴跌 62.1%,中国市场营收直接下降 40%,150 亿美元的订单凭空蒸发。 就在巨头们深陷 “美国陷阱” 时,中国芯片产业开启了绝地反击。政策层面,广东一地就集中上马 40 多个半导体项目,总投资超 5000 亿元。 企业层面,中芯国际用 DUV 设备通过多重曝光技术实现 7 纳米芯片量产,长江存储的 294 层 3D NAND 闪存良品率突破 90%,茂莱光学的 DUV 物镜组、南大光电的光刻胶等关键材料相继突破技术封锁。 短短几年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从 16% 提升至 30%,设备自给率达到 50%,中芯国际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纯晶圆代工厂,长江存储、长电科技等企业也迅速崛起,填补了市场空白。 如今,幡然醒悟的两大巨头试图重新回归中国市场,台积电强调南京工厂的重要性并计划追加投资,三星多次派遣高管赴京洽谈合作,但一切都已为时过晚。中国市场已经培育出成熟的替代产业链,曾经对外部产能的依赖变成了自主可控的底气。 这场持续五年的博弈证明,技术封锁挡不住创新的脚步,单边主义违背市场规律。台积电和三星当初的选择,本质上是放弃了与全球最大芯片市场共同成长的机会,而中国芯片产业在绝境中走出的突围之路,再也没有回头的可能。

0 阅读:86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山寒客半青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