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核爆,同一个目标连续使用三枚核弹攻击,效果会怎么样?中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模拟

文史啊旺 2025-11-24 23:23:12

模拟核爆,同一个目标连续使用三枚核弹攻击,效果会怎么样?中国科学家成功完成了模拟核爆试验系统开发!日前,中国军事科学家搞了个大课题,专门研究核武器连续打击的效果,结果一出来就引起不少关注。他们把研究发在《爆炸与冲击波》期刊上,核心发现特直接,对同一个目标来三次快速核打击,弄出来的陨石坑比单次打击大太多。 说起这个事儿,得从最近中国军方搞的这个实验说起。简单讲,就是一群南京陆军工程大学的科学家,带头人是徐晓辉副教授,他们建了个实验室系统,能模拟核弹多发快速打同一个点,看看破坏力到底有多猛。为什么盯上这个?因为过去大家总觉得一颗大当量的核弹就够摧毁地下堡垒了,但现实里,现代导弹能精确投放小当量弹头,连续砸下来,效果可能翻倍。这项研究9月10号刚在《爆炸与冲击波》上发出来,数据一摆,国际上就炸锅了,尤其是对美国那些自夸坚不可摧的地下指挥中心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 先说实验怎么搞的。他们用了个大金属真空室,墙厚得像坦克甲,里面塞满石英砂,模拟地表土壤。核心设备是两级高压气体枪,射出小颗粒子砸破装满模拟爆炸气体的玻璃球,瞬间释放能量,模仿核爆冲击波。整个过程缩比了,但精度高,能重现地下多点爆炸的真实效应。他们先验证了美国1965年“帕拉昆”测试,那次一颗核弹在Nevada沙漠炸出半径119英尺、深69英尺的坑。中国团队用小规模复现,数据对得上号,靠谱。然后,他们模拟三次5千吨级当量弹头,间隔极短,全砸在同一位置,埋深20米左右。结果呢?坑半径直接拉到374英尺,深115英尺,破坏区从单发的几千平方米蹿到8万多平方米,相当于五角大楼的三分之二大。这不是简单加法,冲击波叠加后,土壤碎化更彻底,坑体积和投影面积都指数级放大。 这数据接地气点说,就是三颗小核弹连环轰,比一颗大炸弹狠多了。为什么?因为首发松动地层,第二发撕开裂缝,第三发直捅核心,能量不散逸,全往地下钻。论文里直白点出,埋深越浅,连续效应对表层破坏越夸张;但深埋的话,坑效率更高,能直击硬目标。想想美国那些地下堡垒,设计时总按单发算防护,现在这研究一出,等于告诉他们,防护标准得重算了。徐晓辉团队强调,这套系统是全球头一个能实验室级模拟多点地下核爆的,成本低、安全高,不用真炸山头,就能出数据。 这实验不是空穴来风。国际上,美俄早就在推低当量钻地核弹头,美国的B61-12就是例子,能精确穿透岩层,俄罗斯也有类似货色。中国这回模拟的场景,直指这些“新一代低当量钻地弹头”的实战潜力。过去核研究多停在单点,觉得一锤子砸死就行,但多发协调打击,能让破坏区扩大12倍以上。这不光是技术活儿,还牵扯战略。核威慑本就靠不确定性,现在中国证明了,连续打击能用更少弹头干翻硬目标,等于在核博弈里多张牌。尤其对美国那些全球散布的地下指挥点、导弹井,防护再牛,也得考虑这种“集群”模式的风险。 核这玩意儿不是电影里那么炫,实战里讲究精确和叠加。想想伊朗核设施被美军B-2扔巨型钻地弹,那是常规货;换核弹集群,地下几层也白搭。中国科学家没吹牛,数据实打实,374英尺坑径不是编的,基于物理模型推算。国际同行引用时,得承认,这不光是军事,还能反推地震波模拟、矿业爆破啥的。但核心,还是国防。总的,这研究让核博弈从粗放比拼,转向精细计算。中国用实验室数据,悄然拉平差距。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