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沦陷了 ,老师也中招了 来势汹汹的甲流让侄女班级的学生倒下了四分之三 。 全班35个学生,今天只来了8名 。班上的几名老师也接二连三的请假 ,有的是自己感冒发烧,有的是要照顾家里的感冒发烧的孩子。 每年的12份前后都要有一回流感高峰期。 谁能想到今年的甲流来得这么猛,侄女说,上周还叽叽喳喳的教室,这几天安静得吓人。剩下的8个学生,个个戴着口罩,坐得离彼此远远的,上课的时候咳嗽声此起彼伏,老师讲课都得时不时停下来喝水润嗓子。隔壁班更夸张,据说只剩5个学生,最后班主任干脆把大家集中到办公室上课,好歹能少操心课堂纪律。 这种情况不是个例。我问了身边几个朋友,家里有孩子上学的几乎都在吐槽。朋友家的儿子在小学三年级,班级里每天都有新的“病例”上报,老师在家长群里反复强调戴口罩、勤洗手,可架不住孩子们在课间扎堆玩耍,你追我赶间口罩早就滑到下巴上。有个初中老师朋友更无奈,她自己发烧到39度,硬扛着上完两节课才请假,因为实在没人替课——语文老师照顾发烧的孩子,数学老师自己也中招躺床上,学校临时调派的代课老师还在赶来的路上。 为啥每年12月都是流感高发期?查了下疾控中心的科普才知道,冬季气温骤降,室内通风差,病毒在密闭空间里更容易传播。学生们每天在教室、食堂、宿舍之间密集活动,一旦有一个人感染,很容易通过飞沫、接触传播给其他人。更关键的是,孩子们的免疫系统还在发育,抵抗力不如成年人,加上部分家长对流感重视不够,孩子有点低烧、咳嗽就觉得“扛一扛就过去”,继续送上学,反而成了病毒的“传播者”。 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就是老师们的防护压力。他们每天要面对几十个学生,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根本没太多时间休息,免疫力自然下降。很多老师就算自己不舒服,也会想着“不能耽误孩子们上课”,硬撑着上岗,结果不仅自己病情加重,还可能把病毒传给更多学生。有位小学班主任说,她请假的那两天,每天都在手机上远程布置作业、回复家长消息,心里惦记着没讲完的知识点,根本躺不安稳。 其实流感不是不能防。疾控中心早就提醒,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可现实中,很多家长觉得“疫苗没用”“孩子体质好不用打”。还有学校的通风、消毒工作,有些班级因为怕孩子着凉,一整天都不开窗户,教室里的病毒浓度越来越高。更让人揪心的是,部分学校缺乏应急方案,一旦出现大量学生、老师请假,就陷入“无人上课”的困境,既影响教学进度,也让家长们焦虑不已。 每年冬天的流感高峰,看似是“天灾”,实则藏着不少“人祸”。如果家长能重视预防,及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生病后不盲目送学;如果学校能落实好通风、消毒措施,制定完善的应急代课方案;如果社会能多给老师一些理解和支持,让他们不用硬扛着生病的身体工作,是不是就能减少这种“学生沦陷、老师中招”的情况? 流感的传播,考验的不只是个人的防护意识,更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能力。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