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国军军官投敌后请日军吃席,突然进来一位伙计大喊:“清炖鸡来咯!”军官

古史 2025-11-25 18:00:22

1944年,国军军官投敌后请日军吃席,突然进来一位伙计大喊:“清炖鸡来咯!”军官突然脸色大变,当即掏枪,一枪击毙了日军高官!   在河南伊川葛寨乡黄兑村,老辈人提起郭绍绪,都要竖起大拇指说一句“真汉子”。   这位当地出了名的“打孽手”,早年凭着一身胆气,12岁就投奔镇嵩军当勤务兵。   七年摸爬滚打下来,19岁的他已经身强力壮,还熬成了小军官,军营里的历练把他的果敢磨得更利。   1944年的中原大地,被日军铁蹄踏得支离破碎,伊川也没能幸免,落入了日军39联队第三大队手中。   郭绍绪所在的队伍大多吓得四散而逃,他看着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牙齿咬得咯咯响,没跟着跑,反倒拉上了抗日义士马三俊、袁好文等人,联合乡亲们拉起了“人民自卫团”,自己当了团长。   那时候的他,心里装着的不只是报仇,更想着联合同乡的抗日力量,把鬼子赶出家乡。   日军驻白元的大队长大内义弥听说了郭绍绪的名头,派翻译官找上门来,许了个“伊川县保安司令”的官帽,要他归顺。   郭绍绪盯着翻译官,脸上忽然堆起笑,一口答应下来,还特意嘱咐翻译官:“转告大内义弥,我想摆桌酒席宴请他,好好联络联络感情。”   大内义弥一听,以为这员猛将真的归顺,满心欢喜地应了下来。   1944年8月25日,伊川白元乡寨子街的一家酒店里,几张桌子拼在一起,酒菜摆得满满当当。   郭绍绪穿着整齐,端着酒杯挨个给日军军官敬酒,对着大内义弥弓了弓身:“喝酒!太君,您辛苦。”   大内义弥喝得满脸通红,醉眼惺忪地拍着他的肩膀:“郭先生,你的英雄,大英雄,是大日本皇军的朋友!”   郭绍绪连忙摆手,语气谦卑:“不敢当不敢当,以后绍绪还要跟着皇军混饭吃,太君可得多提携多照顾。”   日军军官们听了这话,全都哈哈大笑,酒杯碰得叮当响,压根没察觉周围端茶送菜的伙计们,手都悄悄按在了怀里。   突然,一个端着盘子的小伙计高声喊了句:“清炖鸡来了!”   这声喊刚落,郭绍绪手里的酒杯“当啷”砸在地上,掏出手枪就对准了大内义弥的脑袋。   两声枪响,大内义弥脑袋开花,直挺挺倒在桌上。   周围的伙计们瞬间变了样,从怀里拔出枪就朝桌上的日军射去,四个鬼子连哼都没哼就没了气。   日军翻译官吓得魂飞魄散,拔腿就往门口跑,刚到门口就被郭绍绪一枪打在后脑勺,栽在院子里不动了。   两个反应快的鬼子跑到院子,手还没摸到枪套,就被追出来的自卫团成员放倒。   最后一个鬼子鞋都跑丢了,光着脚窜到大街上,没跑几步就被守在外面的弟兄一枪击中胸膛。   这场精心策划的“鸿门宴”,把大内义弥、木神亲志等8名日军指挥官全解决了。   第二天拂晓,气急败坏的日军调了三个中队的兵力来剿杀,想抓住郭绍绪报仇。   双方打了整整一天,日军对伏牛山的地形不熟,被打得晕头转向,当场被打死三十多人,伤了几十人。   抓不到郭绍绪,鬼子就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连当时军长王凌云家的房子也没能幸免。   郭绍绪没被这场报复打垮,他的事迹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遍河洛大地,乡亲们受了鼓舞,纷纷拉起自卫团、游击队,跟着他一起打鬼子。   他还常和共产党地下组织合作,在抗日救亡的前线一直拼到胜利。   换作别人,面对“保安司令”的官帽可能就动心了,他却能忍着恶心虚与委蛇;换作别人,可能会硬拼硬打,他却能把伙计们伪装成服务员。   这种谋定而后动的心思,比单纯的勇猛更难得。   日军后来把这场惨败写进了《战时丛书》,当成教训警醒后人。   中日建交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还特意提出想见见郭绍绪,原来当年被打死的日军军官里,有他一位亲人。   可惜那时候郭绍绪已经过世,田中角荣满是遗憾。   这也从侧面说明,郭绍绪的这场歼倭之战,不是乡野传说,是实实在在震慑了敌人的历史壮举。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郭绍绪不是什么手握重兵的大将,就是个土生土长的伊川汉子。   他没读过多少兵书,却用最朴素的道理守住了底线——家乡被占,同胞被欺,就不能怂,就得站出来拼。   他的故事能传这么多年,不是因为“奇招”多亮眼,是因为每个老百姓都能从他身上看到,普通人在危难时也能迸发出撼天动地的力量。   英雄从不是天生的符号,而是危难时敢站出来的凡人,用智慧和骨头撑起民族的脊梁。   ‌【评论区聊聊】你身边还有哪些不该被遗忘的抗日英雄故事?不妨说来听听。 (信源:抗日英雄郭绍绪——澎湃新闻)

0 阅读:66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