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把中国拖入战争泥潭,日本也在幻想“持久战”,但是,中国绝不会给你任何机会,第一波饱和式攻击、量大管饱直接让你瘫痪,别扯什么“不对称作战”,中国的火力够让日本所有军事基地“同时熄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最近美日在亚太地区动作频繁,美国想着复制当年对付苏联的老招数,日本则忙着在西南诸岛修建军事设施,幻想能撑起一场持久对抗,可他们的算盘打得响,却完全没看清现实,中国早就不按他们设想的路子走了。 美国的如意算盘很清楚,就是想把中国拖入长期冲突,像当年搞垮苏联那样慢慢消耗,但问题在于,中国跟苏联根本不是一回事,苏联当年经济结构单一,军工体系严重依赖外部资源,一旦被封锁就陷入困境。 中国现在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导弹零部件到芯片制造,绝大部分环节都能自主完成,更关键的是,庞大的内需市场足以支撑经济运转,就算外部施压,影响也相对有限,美国想复制旧剧本,纯粹是刻舟求剑。 日本的想法更离谱,他们觉得在冲绳、宫古岛这些地方建军事基地,储备些武器弹药,就能跟中国打消耗战,可这些基地分布过于集中,大部分都挤在第一岛链范围内,距离中国大陆近得让人咋舌。 这种部署在现代战争面前就是致命弱点,中国的侦察卫星和电子侦察系统早就把这些基地的位置、设施布局摸得一清二楚,甚至连弹药库在哪个角落都标注得明明白白,一旦冲突爆发,这些基地就是活靶子。 而且日本社会高度依赖海运补给,石油、天然气几乎全靠进口,食品自给率也不到四成,一旦海上通道被切断,别说打仗,连基本生活都保证不了,所谓的持久战根本无从谈起,日本自己也该明白这个道理。 中国的应对策略从来不是拼消耗,而是速战速决,火箭军装备的东风系列导弹覆盖范围广,精度高,能在极短时间内对多个目标实施打击,海军的舰艇编队可在周边海域发射巡航导弹,空军战机则携带精确制导弹药配合行动。 这种多平台协同作战能力,能形成立体打击网络,第一波攻击的目标非常明确,直接瞄准敌方的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雷达站和军事基地,一旦这些关键节点被摧毁,整个作战体系就会瘫痪,根本组织不起有效反击。 拿日本那些军事基地来说,嘉手纳基地虽然部署了防空系统,但面对多方向、多批次的饱和攻击,防御网的拦截能力有限,基地里的战机跑道、油库、弹药库都是重点目标,一旦被击中,整个基地短时间内就会失去作战能力。 横须贺军港是美军第七舰队的重要据点,也是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核心基地,港口内的舰艇、维修设施、补给仓库密集分布,精确打击之下根本没有修复的余地,海上作战力量一旦受损,所谓的防御体系也就名存实亡了。 现代战争的节奏跟过去完全不同,不是慢慢消耗,而是拼首波打击强度,中国的作战理念就是快速锁定目标,集中火力摧毁敌方战斗潜力,不给对手喘息和调整的机会,这种打法效率高,能最大限度缩短冲突时间。 美国以为能像之前那样,自己躲在后面提供支持,让盟友冲在前面消耗中国,可他们忘了,美军在亚太的行动严重依赖前沿基地,一旦这些基地被摧毁,航母战斗群再强也成了无根浮萍,补给跟不上,战斗力会大打折扣。 更何况美国的海运补给能力早就今非昔比,舰船老化严重,跨洋支援的效率远不如冷战时期,之前有机构做过推演,美军如果介入冲突,可能会损失航母和大量人员,这种代价美国是否愿意承担,恐怕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至于联合制裁这招,对中国的作用更加有限,中国已经跟上百个国家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一带一路倡议让很多国家尝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真要搞全面封锁,那些国家自己的经济也会受影响,未必愿意配合。 技术封锁同样难以奏效,中国在芯片、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自主研发进展迅速,虽然某些环节还有差距,但整体上已经具备了应对封锁的能力,制裁只会加速中国的技术自主进程,最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强调速战速决,不是好战,而是为了避免冲突扩大化,快速瘫痪对手的军事能力,能减少战争持续时间,降低对双方民众的伤害,这种强大的打击能力本身就是最有效的威慑,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掂量掂量后果。 美日如果还抱着冷战思维不放,只会越走越偏,时代变了,战争形态变了,中国的实力也早已今非昔比,任何试图通过军事挑衅达到目的的企图,都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的是相互尊重和务实合作,而不是过时的对抗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