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读王小波的书,突然看到他提及金圣叹被斩首的内容,于是很感兴趣,作此分享。
|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清朝是文字狱最多的朝代,而且比较集中在康熙、雍正年间。第一次发生在顺治四年——一个叫函可的和尚,被南京城门的清兵从身上查获一本纪录南明余孽事迹的史稿《变记》,于是将其流放沈阳。
但是最大的文字狱在康熙二年,庄廷龙明史案,由于私自撰写明史中有侮辱大清先帝的文章,70多人被处决,并且流放了一千多人。
哭庙案今天我们讲的也是一桩文字狱,叫做“哭庙案”,大才子金圣叹便在这次冤案中被斩首。
金圣叹生于明末清初的苏州吴县,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他在评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时,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批评,被誉为“金圣叹评点”。然而,他却遭遇了清朝顺治年间的哭庙案。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清王朝下发哀诏,规定全国各地举办“静心祭事”来追悼皇帝。但是,苏州百姓认为这是官府索要钱财,于是在苏州市中心的庙宇聚集,高呼“抗粮”,起义事件迅速蔓延。
金圣叹参加了这次示威,但未曾极力煽动民情。
然而,清朝政府认为此事严重威胁国家统治,于是命令将抗议者捕捉、拷打和处死。金圣叹与数百位示威者一同被捕,最终与十七位秀才被判处死刑。
金圣叹在狱中写下《哭廟懺記》,详细记录了他的遭遇和对此事件的评论。最终,金圣叹被送往苏州市区的“灵应殿”处决。他们的家眷也被牵连,戴上枷锁与脚镣,老人孩子,一片哭号,悲哀之状,叫人痛心不已。
哭庙案对江南士绅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许多文人逃离家乡,以躲避政治风波。而作为文学批评家的金圣叹也因此英年早逝,留下深深的怨怼和遗憾。
简介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 - 1661年8月7日),一说原姓张,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明末清初苏州吴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被尊称为“金圣叹先生”。
对于金圣叹的形象,记载中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振臂一呼,群起响应,侠骨英风,令人景仰”。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金圣叹似乎并未参与"哭庙",纯被"冤杀"。这种观点下他的光辉形象稍逊。但他能令清政府视为"危险人物",必除之而后快,正是由于其平日好持公论,经常讥讽为富不仁的达官贵人的缘故。
因此他那种特立独行、体察民心的书生意气,同样值得钦佩。时人对他被害一事,惋叹不已,既惋惜他和十七人才思卓越而遇难,更慨叹他们为民着想,一同赴死,可以并称不朽了。
山下
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