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000解放军被三万敌人包围,为了不泄露机密,旅长吴诚忠下令烧毁全部文件,并准备进行殊死一战,万分紧急之时,胡之杰突然站出来:“慢着,我能帮你们突围! “吴旅长,且慢,让我去试试,或许能为贵军寻得一线生机。”当时指挥部里所有人不敢相信,这个平日里与世无争的教书先生,究竟为何敢在此刻说出这样的话。但胡之杰没有多作解释,只是要求旅部给他一匹快马和一名向导。 其实,这位看似普通的乡绅曾经是川军中将师长,早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屡建奇功。只因不满蒋介石排除异己的做法,才隐居在这大别山深处。而此刻包围冶溪镇的整编七十二师,正是他的老部队,师长傅翼、副师长祝顺鲲都曾是他的旧部。 穿过层层岗哨,胡之杰终于见到了七十二师指挥部里的两位故交。烛光摇曳中,三位川军老将相对无言。傅翼亲自为老长官斟茶,语气恭敬却带着无奈:“老师,您知道军令如山,学生也是奉命行事。” 胡之杰缓缓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两位旧部的面庞:“你们可还记得,当年我们川军出川抗日时,老百姓端着饭,提着汤的场景?如今枪口对准自己同胞,你们于心何忍!” 这话让三人都回忆起抗战时期,川军子弟浴血沙场的往事,如今再想起当年,都不禁唏嘘不已。胡之杰趁势劝道:“蒋介石一向视我们川军为异己,此次若与共军血战,纵然取胜,七十二师必定伤亡惨重。到时候他借整编之名,取消我川军番号,你们如何对得起蜀中父老?” 这番话直击要害,傅翼和祝顺鲲他们俩又何尝不知,作为非嫡系部队,在国民党军中处处受到排挤打压。 夜更深了,指挥部里的争论也渐渐平息。胡之杰最后推心置腹地说:“顺鲲兄,还记得台儿庄战役时,你我并肩作战的情谊吗?今日网开一面,既保全了川军血脉,也为将来留条后路。” 闻言,祝顺鲲握茶杯的手微微颤抖,茶水有些撒了出去。见状,师长傅翼长叹一声,走到地图前,手指缓缓划过冶溪镇东南方向的一条山路:“一个小时后,我会命令这个方向的部队后撤十里进行野外拉练。” 消息传回解放军旅部时,吴诚忠旅长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立即派出侦察兵,果然发现东南方向的敌军正在悄然移动。 事不宜迟,六千人的队伍悄无声息地整装集合,当地老乡主动担任向导,带着部队沿一条鲜为人知的山间小道转移。战士们脚步轻盈而迅捷,伤病员被搀扶着前进,所有战马都戴上了口笼,整个行军过程几乎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第二天,当整编七十二师的炮兵开始轰击时,却发现镇子里早已空无一人。六千解放军犹如人间蒸发,只留下满地扎营的痕迹和依然缭绕的炊烟。 傅翼站在空荡荡的镇口,嘴角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而此刻的胡之杰,已经回到自己的书斋,仿佛昨夜的一切从未发生。他铺开宣纸,挥毫写下八个大字:“仁者无敌,天道好还。” 这场兵不血刃的突围,最终成为中原突围战役中最为传奇的一页。它不仅保全了六千将士的生命,更深刻揭示了内战时代复杂的人性纠葛:在意识形态的对立之外,依然存在着乡情、旧谊和民族大义的考量。 信息来源: 《绝境逢生》;富平检察——《1946年,6000名解放军被3万敌军包围,一地主:我一人就可退敌》 文|一阳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