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明朝历史上最丢人的皇帝,荒唐一生只做对一件事

杨司马说历史 2024-12-22 22:13:18
前言

明英宗朱祁镇,或许是明朝历史上最令人失望的皇帝之一。

荒唐的行径、无所作为的统治,甚至曾一度被自己的宰相和亲信欺压到地步,成为笑柄。

他的生命几乎是历史上的一段笑谈,可你知道这位“丢人的”皇帝,居然也有做对的一件事!

那么,朱祁镇究竟做了什么,让他在荒诞的人生中,最终留下了这一丝遗憾与亮点?

命运转折的伏笔

朱祁镇出生于宣德二年(1427 年),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出生仅三个月就被立为皇太子,可谓是含着金钥匙出生,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皇位继承权。

而他的童年却并非一帆风顺。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宫廷内部的纷争不断,其母孙贵妃与胡皇后之间的权力博弈,使得他的家庭环境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氛围。

这种环境或许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朱祁镇的性格,使他过早地接触到了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也为他日后的一些行为埋下了伏笔。

在朱祁镇九岁那年,他的父亲朱瞻基驾崩,他登上皇位,年号正统。

由于年幼,国事起初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内阁由 “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

在这一时期,明朝政治相对清明,国家继续沿着仁宣之治的轨道稳步前行。

但好景不长,随着太皇太后张氏的去世以及 “三杨” 的逐渐淡出政坛,朱祁镇开始亲政,而他身边的宦官王振也随之崭露头角,逐渐获得了朱祁镇的信任,成为其心腹。

这一转变,成为了朱祁镇命运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为他日后的一系列荒唐行为打开了大门。

亲征之殇:土木堡的惨败

正统十四年(1449 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侵,边境告急。

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极力怂恿下,不顾群臣的反对,毅然决定亲征瓦剌。

这一决策看似英勇无畏,实则是朱祁镇的冲动与轻率之举。在出征前,准备工作极其仓促,仅仅筹备了五天便集结大军出发。

粮草、军备等物资供应不足,军队的组织和调度也一片混乱。二十万大军就这样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踏上了征程。

行军途中,朱祁镇将军事大权完全交予王振这个毫无军事指挥经验的宦官。

王振肆意妄为,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势,多次改变行军路线。

当大军抵达大同后,他听闻前方战事不利,又惊慌失措地决定班师回朝。

在回师过程中,由于指挥混乱,明军行动迟缓,被瓦剌军队抓住机会紧紧追击。

最终,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内),明军陷入了绝境。瓦剌大军如潮水般涌来,将明军重重包围。在激烈的战斗中,明军因缺水少粮、疲惫不堪且指挥失灵,很快便土崩瓦解。

此役,明军损失惨重,三大营精锐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随行的众多文武大臣,如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皆战死沙场。

朱祁镇自己也在混乱中被瓦剌俘虏,成为了阶下囚。这一惨败,不仅让明朝的军事力量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也使国家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堪称明朝历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

被俘之耻:国家尊严的践踏

朱祁镇被俘后,在瓦剌的日子里,他的表现可谓是将明朝的尊严踩在了脚下。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不惜卑躬屈膝,对瓦剌首领也先言听计从。据史书记载,朱祁镇曾主动向也先示好,甚至为其出谋划策,希望能借此获得也先的欢心与庇护。

他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为明朝皇帝的身份和责任,所作所为与一个普通的囚徒无异,这种行径无疑是对明朝国家形象的严重抹黑。

在明朝内部,朱祁镇的被俘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政治危机。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对于如何应对这一局面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一些大臣主张用重金赎回朱祁镇,而另一些则认为应该另立新君,以稳定朝局。

最终,在太后的支持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被立为皇帝,即明代宗。

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局势,但也为后来的皇位之争埋下了伏笔。

权力斗争的牺牲品与囚禁者

朱祁镇被迎回后,朱祁钰为巩固自己的皇位,将其幽禁于南宫。南宫的生活对朱祁镇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折磨与屈辱。

他被剥夺了自由,行动受到严格的限制,无法参与朝政,也不能与外界随意接触。

朱祁钰甚至下令砍掉南宫的树木,以防止朱祁镇与外界传递消息,还在南宫周围安排了严密的监视人员,时刻盯着朱祁镇的一举一动。

在南宫的日子里,朱祁镇的生活十分孤寂。他失去了曾经的皇帝尊荣,只能在这一方狭小的天地里度过漫长的时光。

而即便身处困境,朱祁镇却并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他与陪伴在身边的后妃相依为命,在这期间生育了多个子女。

这种在困境中依然顽强生活的态度,或许是他在这段黑暗岁月里唯一的慰藉。

权力的再次易手与闹剧

景泰八年(1457 年),朱祁钰病重,这一情况被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宦官曹吉祥等人敏锐地捕捉到,他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改变自己命运、获取巨大政治利益的绝佳机会。

石亨本是朱祁钰的宠臣,但他深知在朱祁钰病重且无子嗣的情况下,若能拥立朱祁镇复位,自己将成为首功之臣,从而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权力。

徐有贞因在土木堡之变后提议南迁被于谦喝止,此后一直受到景泰帝的厌恶与压制,他妄图通过参与此次政变来翻身,一雪前耻。

曹吉祥则作为宦官,渴望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分得一杯羹,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内廷的地位。

于是,他们经过一番密谋策划,决定发动夺门之变。

正月十六日夜,石亨、徐有贞等人率领千余士兵潜入长安门,直奔南宫。

由于南宫宫门坚固,他们难以进入,便用巨木撞击,甚至撞破了宫墙才得以见到朱祁镇。

朱祁镇起初对他们的到来感到惊慌,但在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复位。

随后,众人簇拥着朱祁镇前往奉天殿。

途中,朱祁镇凭借自己太上皇的身份,喝止了东华门守门将士的阻拦,顺利进入皇宫。

十七日早朝时分,徐有贞在奉天殿上高声宣布英宗复辟,朱祁镇再次登上皇位,改年号为天顺。

夺门之变看似是一场简单的宫廷政变,但背后却隐藏着复杂的各方利益博弈。

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的角度来看,他们通过拥立朱祁镇复位,获得了丰厚的赏赐和极高的权力。

石亨被加封为忠国公,徐有贞进入内阁,曹吉祥及其亲戚、门下客也多有封赏。

而这一事件对明朝政治格局产生了极为深远且复杂的影响。

它使得明朝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朱祁镇复位后,对景泰朝的朝臣进行了清算,于谦等一批忠臣良将被诛杀,这无疑是对明朝政治势力的一次重大洗牌。

同时,曹吉祥、石亨势力逐渐把控朝局,宦官、锦衣卫势力重新抬头,他们相互勾结,排除异己,加剧了政局的不稳定,为后来的 “曹石之变” 埋下了伏笔。

这场政变也让明朝的政治风气变得更加腐朽和黑暗,许多官员为了自身利益,纷纷依附于权贵,而不再专注于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严重削弱了明朝的统治根基,成为明朝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明朝进一步走向衰落。

荒唐统治:错误决策的连连上演

朱祁镇复位后,其统治可谓是昏庸至极,一系列错误决策令人瞠目结舌。

他首先对景泰朝的旧臣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算,于谦这位在 “北京保卫战” 中立下赫赫战功、挽救大明于危亡之际的忠臣,被他以 “莫须有” 的罪名冤杀。

此外,像内阁首辅陈循以及阁臣江渊、俞士悦等众多景泰帝的重臣也纷纷被充军或革职,一时间朝堂之上人心惶惶,忠良之士遭受重创。

而对于那些帮助他发动 “夺门之变” 的 “功臣”,如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朱祁镇则大行封赏。

石亨被加封为忠国公,徐有贞进入内阁,曹吉祥及其亲戚、门下客也多有赏赐,经他们举荐为官者竟达数万人之多。

这些人得势后,相互勾结,把控朝局,排除异己,使得明朝的政治陷入了一片黑暗与混乱之中。

在治国理政方面,朱祁镇也是毫无建树。他大规模任用锦衣卫,搞特务政治,放纵他们纳贿弄权,制造了多起冤案,导致朝廷上下人人自危,政治氛围极为恐怖。

在经济政策上,他废除了朱祁钰时期的流民政策,致使流民数量剧增,多达百万。

他要求流民复种,却又不给予粮食和土地,还纵容派去的官员对流民进行搜刮,使得流民生活困苦不堪,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暴乱。

朝廷出动二十五万兵马,历时七年才将暴乱平定,期间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在边疆治理上,朱祁镇更是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他允许蒙古鞑靼部以入贡的名义占领河套地区,这一举措使得蒙古部族以河套为跳板,频繁侵扰明朝边境,来去自如,明朝北方边境从此陷入了长期的战乱之中,成为了大明的一大心腹之患。

他还容纵建州女真壮大,对其采取安抚政策,开通马市让女真轻易地获得各种资源,如铁器、马皮等。

女真在得到发展后,便开始屡屡劫掠明朝边境,杀掠边民多至十万,而朱祁镇却对此不管不顾,最终养虎为患,给后世留下了无穷的祸患。

废除殉葬制的善举

朱祁镇的一生,虽多被荒唐与耻辱所笼罩,但在其临终之际,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且足以载入史册的决定 —— 废除殉葬制度。

明朝自朱元璋起,便恢复了殉葬这一残忍的制度,皇帝驾崩后,众多妃嫔、宫女往往被迫陪葬,成为封建皇权下的牺牲品。

朱祁镇或许是因为幼年时目睹了殉葬场景的惨烈,对这种制度的残酷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据记载,在他九岁时,父亲朱瞻基驾崩,当时的殉葬场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缀,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

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那阵阵哭声和凄惨的画面,深深刺痛了他的心。

也可能是他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人生后,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同情。尤其是他与钱皇后之间深厚的感情,更是成为他废除殉葬制度的重要推动力。

钱皇后在他被俘期间,散尽家财,哭瞎双眼、跪瘸双腿,始终不离不弃。在他被幽禁南宫时,钱皇后又陪伴他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岁月。

朱祁镇深知,若按照殉葬制度,无子嗣的钱皇后极有可能在他死后被殉葬,为了保护自己的爱人,他毅然决定废除这一残忍的制度。

天顺八年(1464 年)正月十六日,朱祁镇在病榻之上,召见皇太子朱见深,口授遗诏:“殉葬非古礼,仁者所不忍,众妃不要殉葬。”

次日,朱祁镇驾崩。这一遗诏,使得包括昭妃武氏、和妃宫氏等在内的大批妃嫔得以保全性命,她们有的甚至活到了明武宗正德朝。

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这一行为无疑是对人性的尊重和道义的胜利,让无数宫女、妃嫔得以幸免于难。

同时,也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因为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陵墓。

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后世君主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此后明朝的皇帝再无殉葬之举,这一残酷的制度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0 阅读:12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