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4号到9月12号,毛主席从北京出发,开始往南边走。他先后去了武汉、长沙、上海这些地儿,每到一处,都会跟当地的党政军领导聊聊,像华国锋、韦国清、韩先楚这些人都跟他见了面,谈了话。
毛主席去上海的时候,特意为了见许世友,等了差不多15个小时,这事儿能看出来,许世友在毛主席心里头位置不一般,真的很重要。
那时候,因为时局动荡,许世友找个由头,说是去检查战备情况,就离开了南京军区,悄悄跑到皖西六安县深山里头的第126野战医院躲了起来。但就算这样,他还是没能完全避开麻烦,那个野战医院也接连好几次被波及到。
以前,毛主席就对张春桥吩咐道:“你去跟许世友聊聊,得把南京军区的队伍给安抚好,别让他们像武汉那边似的,跟那些群众组织混在一起,万一闹出啥乱子,可就不好摆平了。”
但是,张春桥并没有转达毛主席的指示,反倒是站在了许世友的对面,撺掇着给他扣上各种罪名。到了1967年,许世友在南京的家被人冲击,好在许世友早有防备,提前走了,这才没遭殃。
这种情况下,许世友吩咐老婆去找杨成武,让他帮忙把自己写的信转交给毛主席。毛主席一拿到许世友的信,就赶忙问:“许世友这家伙现在哪儿呢?”
杨成武直截了当地说:“就在安徽六安那大山里头。”
“他到底在那儿忙活啥呢?”
他过得也挺艰难,天天都有人找麻烦。
现在把他弄到上海这边来。
行,我现在就去处理。
杨成武琢磨着要去安排飞机接许世友,这时候毛主席又开口了:“把张春桥也叫上。你准备两架飞机,先让他坐那架大的到合肥,然后再换乘直升机去六安。你给许世友打电话的时候,得跟他说清楚,是杨成武派的直升机去接他,要不然他可能会动枪。”
按照毛主席的吩咐,张春桥很快就赶到了许世友那边。虽说张春桥是带着毛主席的任务来的,但在那个时候,许世友心里头还是有点儿犯嘀咕,不敢全信。
所以,他瞅了个空儿,找了个信得过的同志,跟他说了两件事情:“我对毛主席那可是忠心一片,绝对没有二话。但对这个‘四只眼’的家伙,我心里就是不踏实。要是我半道上有个不测,你得帮我两把。头一桩,就是我走了之后,帮我照应下我那几个娃,上学也好,当兵也罢,都行。第二桩,要是十天半个月我没个信儿,你就派人去上海,把我的遗体收回来,然后送回咱新县老家安葬。千万别给我送到火葬场去。”
说完之后,没见对方回应,许世友急急忙忙就走了,上了专程来接他的那架飞机。
没多久,许世友就到了上海,一见到毛主席,他立马咕咚一下就跪下了,给毛主席结结实实磕了个响头,随后就放声大哭起来。
毛主席关切地问许世友:“你最近咋样啊?”
许世友心里憋屈又恼火,直接嚷道:“这世道咋回事儿啊,主席,你得出来管一管了……”
毛主席听完之后,想了一会儿,然后说:“世友啊,我对你放心。南京军区的党委,我觉得还是靠得住的,毕竟你是那里的司令员嘛。我的看法是,不能让人冲击你。我等下就派人给他们打电话说明白。你回去以后,就把我这话原原本本告诉他们,你觉得这样可以不?”
和毛主席聊完天后,许世友乐呵呵地从客厅迈步出来,一把抓住杨成武的手,感激地说:“杨成武啊,我打算打个豹子给你当礼物。”
许世友一回到南京军区,那边领导层立马就有了一些新变动,到底是咋回事呢?
说起来,南京军区那时候挺乱的,许世友就离开了南京,到处走走停停,在大别山、北京、上海这些地方都待过。司令员是不在了,可军区的事儿还得有人管啊。这时候,副司令员王必成、林维先,还有副政委鲍先志他们几个,就站出来撑了一段时间,把军区的工作给扛起来了。
那时候,有些人还是不断闯进南京军区的指挥中心捣乱。许世友知道这事后,火冒三丈,立刻命令军区派兵,对付那些闹事的人。
不过,王必成他们看了看眼下的局面,觉得已经是乱成一锅粥了,再动手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他们决定先不按那个命令来。许世友心里头觉得,这些人现在是不怎么听他的指挥了。
另外,许世友在养身体那会儿,得知王必成他们接待了那些想来找自己麻烦的代表,而且王必成他们还在那份赞成搞“四大”的文件上,亲自把自己的名字给签上了。
这些事让许世友非常恼火,看着军区那边让步,他觉得他们是想联手对付自己。
之后,有一堆文件得让司令员许世友签字,他一瞧,火就上来了,直接吼了起来:“这不是想搞乱部队嘛,自己拆自己的台!跟他们说,这些东西,一个都不准往外发。”
其实吧,在那个混乱的时候,王必成他们真的挺为难的,他们的选择也挺能让人理解的。毕竟司令员不在,军区得稳住大局啊。所以,他们在那个意见书上签字,也是有苦衷的。再加上上头的政策也是模棱两可,谁也不知道这些事背后站着的是谁,势力到底有多大。这样一来,王必成他们也只能根据眼前的情况,咬着牙继续往前走了。
许世友对王必成他们的想法不太清楚,他没往深处想,就觉得王必成、林维先和鲍先志跟自己不对付,还直接给他们扣上了个“想抢权”的帽子。
中央领导,特别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出手后,经过好多变动,许世友最终又回到了南京军区。不过呢,王必成、林维先还有鲍先志他们几个,情况就不太妙了。
但是,毛主席了解那三个人,觉得他们挺靠谱的。所以,按照毛主席的吩咐,王必成他们三个人就去了北京总参的第一招待所,并且在那儿住了一年多。
1969年那会儿,王必成被调去昆明军区,当上了副司令员;林维先呢,他去了武汉军区,也当上了副司令员;还有鲍先志,他被安排到了济南军区,做了副政委。
1971年,毛主席在往南走的路上碰见了许世友,俩人聊起天时,毛主席心里还惦记着王必成他们几个。他对许世友说:“你提的那三个要打倒的人,其实都挺不错的。”
不过,许世友听完之后,没像往常一样毫不犹豫地站边毛主席,他心里那个疙瘩还是没解开。
毛主席看到这情况,摇了摇头,缓缓说道:“现在啊,你对我的情意没以前那么浓了,我的话你也不怎么听了。”
许世友动了动嘴唇,像是有话想说,但一下子又不知道该咋开口。
说实话,许世友和王必成他们三个人关系都挺铁的,特别是王必成,他俩不光是老乡,还一起工作了好久。不过呢,因为好多误会,这俩老战友慢慢就走远了。一直到年纪大了,他们才终于把心里的疙瘩给解开了。
许世友为啥对王必成那么恼火,从他跟朋友的聊天里就能看出点门道来。许世友讲过:“我跟王必成是同乡,早些年,我俩一块参加了黄麻起义。关系这么好,别人咋说我我都不往心里去,但他真的不应该这样。”
1982年的时候,王必成提出了想去南京休养身体的请求。在那年春节期间,他专门抽空去看望了也在南京居住的许世友。
碰面后,王必成想起了他们并肩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日子,眼眶一红,眼泪就掉了下来。许世友看到这一幕,心里的疙瘩也瞬间解开了,两人便打开了话匣子聊了起来。
不过这次碰头,咱俩之间的疙瘩还是没能完全解开。
1984年,中顾委华南组开会时,许世友又一次没点名地说了王必成他们三个人不对。他在会上直接说:“咱们这些老战友里头,也有人犯过错。就拿以前在南京军区的那三个老红军来说吧,到现在他们还没给个明确说法呢。”
大家都知道许世友提到的那三位老红军的情况,但没人愿意公开表态。王必成在现场听了之后,心里憋不住火,直接站起来就走了出会议室。
那年6月份,在中顾委华南组的第二次聚会上,多亏了大家的齐心合力,王必成和许世友终于坐到了一块儿,商量着要把他们俩之间的那些疙瘩给解开。
王必成实心实意地讲:“老队长啊,咱俩都奔七旬开外了,眼看就要到另一个世界报道了。……记得那时候你让我扣扳机,但上头有令,不让动武。再后来,连毛主席都亲自跟你说了,那三个人是清白的,你得手下留情呐。”
说到这儿,王必成稍微缓了口气,叹了口气,接着聊起了以前的事儿:“各位同志啊,我今年对过去那点事儿简单说了说,也琢磨出几条建议,不过就是给大家伙儿参考参考。这些建议,我不是硬要你们接受,如果你们有啥不一样的想法或者意见,随时都能提出来,咱们一块儿商量。”
王必成讲完后,屋里头的人都默默瞅着许世友将军,等他给个话。这时候,许世友站了起来,开口说道:“王必成啊,你讲得挺到位。”
说完那句话,许世友立马走上前,一把拉住了王必成的手。这俩老战友啊,总算是把心里的疙瘩给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