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必看的建设指南:读后会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

橘子想多读书 2024-07-19 14:46:35

书名:《人本主义: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

作者: [英]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副标题: 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

原作名: Humanise: A Maker’s Guide to Building Our World

页数: 496

特点:巨厚,多插图,观点新颖,文字震撼。

推荐阅读。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开始警醒,我们需要怎样的世界,我们可以创造怎样的生存世界。

这本书改变我们对建筑的看法,也改变看世界的眼光。

看了这本书你会明白,为什么人们总想逃离水泥森林,

规整到千篇一律,大量方盒子的堆砌重复到让人分不清这是哪里。甚至不分国界的现代建筑,不知何时已经成了全世界的流行。这样的流行,却被《人本主义:一位匠造者的世界建设指南》托马斯·赫斯维克称之为“席卷全球的灾难”“百年浩劫”。

为什么要这么说?

直到看到书中的插图, 一页页,希腊、阿根廷、俄罗斯、巴西、新加坡……虽然没有去过这些国家,但是看着那一幅幅雷同到像进了同一个城市的建筑。一句句扎心的问题在中间缓缓出现,尤其是那一句“如果这座建筑被拆除,谁会伤心呢?”

如果从多幅对比图中还无法感受到灾难性的无聊建筑带给人们的情绪。

经过作者对于无聊建筑特点的一个个分析,

我们会发现,为何我们会喜欢高迪那样充满创意,新奇,慷慨的建筑,他的米拉之家,作者用“一场毫无顾忌的曲线盛宴”来形容,它有精雕细琢,有起伏跌宕,“整座建筑几乎像在呼吸一样,令人惊叹不已”。

开篇作者越是对米拉之家这块“无价之宝”抑制不住地赞美,越是对无聊建筑太多,甚至每年花费着数万亿元在拆建而感到痛心疾首。通过文字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作者近乎咆哮的呐喊,如果文字有声音,这本书的每一页都会震耳欲聋。

作者一遍一遍地解释无聊建筑是如何未被人类情感需求,忽视人们的使用体验。

用众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甚至是给读者带来巨大视觉冲击的黑白图片。详细具体地分析告诉读者,如何分辨是非人本化的无聊建筑还是人本化的建筑。

无聊的建筑过于扁平,缺乏趣味性;过于平淡,缺乏装饰;过于笔直,不自然;玻璃等材料的应用又过于锃亮、严肃,让人麻木;过于匿名,毫无特色、没有故事……

讲到非人本化的无聊建筑对人身心的害处,更是触目惊心,无聊建筑,不但是让人爱不起来视觉景观,还是对人造成沉重、压抑、紧张的情绪,压力提升……

让人感叹,怪不得人们都喜欢去到大自然中,就算是去旅行,吸引人们拍照留念记录的也是那些古建筑,原来是这样。

而人本化的建筑则会充满慷慨的氛围,趣味、故事都有,让人感受到人情味,不止是住在里面的人,还让周围地区的人们感觉良好,让成千上万路过的行人欣赏,心生愉悦。

至于无聊的建筑如何席卷世界,第二部分的分析颇有道理,还会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观点。书中第三大部分还讲到了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怎样改变规矩思维方式,不再执着于搞笑、创利、完美的机械世界,如何做到转变思维的重新人本化。

都非常适合在职建筑设计师,城市规划师,或者想要成为建筑设计师的读者阅读。就像这本书的副标题里的世界建设指南,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一本纠正指南。

配合本书内容里倡导的突破循规蹈矩的思维,这本书的内页设计上也是充满创意和趣味,无论是字体、图片排版、插图处处不同,也与众不同。

相信阅读此书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建筑的情感功能,感受到兴趣和品位多样性的魅力,对于具有人本化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越来越多,直到它们一千岁以后人们还是不舍得拆除。

阅读时,被这本厚厚的书,震惊一次又一次。

尤其在看到勒·柯布西耶的名字,依然不太敢相信作者给他“无聊之神”的叫法,直到看到作者用柯布西耶自己的原话阐释的他自己的观点。难以想象,曾经那么令人追捧的设计师,他深入人心的朗香教堂、柯布西耶躺椅,实难想象,他的作品居然跟他的观点如此矛盾。

随着阅读,看着作者对那些谬误观点的逐条驳斥,如此地有理有据,又心生激动。

或许我们该早点看到这本书,也该让更多的人看见,毕竟打破规矩思维需要太多的力量,毕竟,对于充满乐趣,多姿多彩的世界,还是让人忍不住地向往。

0 阅读:2

橘子想多读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