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Hi-Fi小钢炮?海贝R3二代音质、操作、功能实测

彬彬这厢有礼了 2025-02-18 21:18:38

都说低音炮是音箱的灵魂,春节前我就给桌面的监听音箱配了一个超低频音箱Presonus T8,桌面2.1组合终于形成。听了这段时间,低音炮确实带劲,50Hz以下的加入,使得音乐有了力量、电影有了震撼,我也更愿意坐在电脑桌前当牛马了。

但再论音箱的灵魂,我倒觉得低音炮不一定是,播放器才应该是。因为低音炮就是补全了超低频段,非必不可少,而播放器是承载音乐的硬件,更像是无形的灵魂,给音箱注入了生命力。大家觉得呢?

所以,为了提升家里这套2.1音箱的音质,入手了一个海贝的R3二代,音量旋钮终于下放到这个级别,体积小小也更好外出携带(男人的理由满满了属于)。

1.外观设计:音量旋钮,终于有了

之前我也用过海贝的R3 Saber,那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机器,这回升级到了R3二代,我感觉变动的地方挺多,最明显的一个地方,从外观上也能看得出来,就是右上角的这个圆形音量旋钮。

这样的旋钮,大家也都知道,一般是旗舰级别的播放器才有,现在估计大家消费降级了,为了促销才把这种旗舰级别的硬件或者是功能往下放,在R3这种入门级别的播放器也能享受到旋钮的快乐。

我试了一下,这个音量旋钮的阻尼还可以,但个人觉得还是松了一点,如果更紧实会更舒服更完美。旋转的时候会有物理的段落声,哒哒哒的很解压!另外,这颗旋钮按键同时也是开关机键或开关屏键,按下去就能操作,而且做工也不错,冠幅整个是金属材质,个人觉得单单这个按键的体验升级,就很值得入手这台R3二代。

除了这颗好用的旋钮之外,我个人最喜欢之处就是旋钮上面的这一颗灯了,准确来讲,应该是一条灯,画龙点睛的设计。我想不到在这么小小的一个音乐播放器上面,还能有这么长的一条指示灯,类似于现在流行的贯穿式车尾灯设计,所以这个灯不仅从右边可以看到灯光,从正面也能看到,指示的作用就更强了吧?当然,不同的灯光颜色代表当前不同的音质,会变成橙、蓝色等等。

除了这两个外特别之处外,其他的倒没有太多值得展开的。播放器底部就是3个接口,分别是4.4mm的平衡插口,中间是Type C口,充电和传输文件用的,右边就是最常用的非平衡的3.5mm接口。4.4mm这接口明显是金色的金属,但右边3.5mm黑色的材质看不出来是金属还是塑料?

机身的左侧就是TF卡口。

至于正面嘛,就是一块3.2英寸、480*320分辨率的的屏幕,嗯客观讲,这块屏幕肉眼看上去还是能看到颗粒的,好在实际用起来嘛,距离远一点也不太在意了,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听歌,看在价格的份上我觉得也不用过多挑剔。

2.使用体验:播放器中的小钢炮

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用海贝这台R3二代播放器的一些主观感受和体验。

首先,在操作的体验上,除了前面提到的按键和指示灯之外,播放暂停键的设置也比较合理,盲操完全没问题,拿到就能上手。

屏幕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人机交互区域,好在HibyOS这个系统比较简约,不是那种复杂的安卓系统,HibyOS只有就一个设置界面以及一个播放界面,两个界面左右切换,再往下拉就是控制界面,包括蓝牙、WIFI、音量调节、屏幕亮度调节、音乐切换等等,操作逻辑还是非常合理而且简单,我个人很喜欢。

第二方面,就是听歌的感受。这台播放器的玩法其实很多,除了最传统的TF卡本地播放外,它也可以作为转盘模式,无论有线或无线,作为音频的中继,理论上音质也会更好一些。蓝牙版本貌似是5.1,可以连蓝牙耳机用,我喜欢坐飞机时这样用,不用流量也能一直听歌。

先说最传统的本地音乐模式,我是插了一张200GB的TF卡,装满了无损格式和MP3格式的歌曲,大概三四千首吧,大部分是flac格式,24bit,比特率有的2、3kbps,一首歌100多兆算是小的了。R3二代机内是ES9219C双通道,加上两颗低相噪有源晶振时钟,DSD256可以硬解,绝大部分音频的解码完全没有问题。

音质个人觉得还是比较还原的,素质比较高的音频文件,听起来感觉就很好、很享受,素质一般的音频文件嘛,就有一耳朵的差别。至于主观的音质如何?其实跟很多方面都有原因,音源、播放器以及耳机,这是主要的三个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最主观的即是听音的偏向爱好,也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单单说一个播放器能决定音质,这样的论断个人觉得不是很片面。

单单就这台播放器而言,如果想调音质的话呢,有两个方面的设置,一个就是MSEB里边的调节,像音乐的冷暖呀、低音的下潜深度等等,都可以微调;另外一块,就是均衡器了,也就是EQ,分别就低中高音各个频段进行调节,这点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像我听歌是比较喜欢听原味的,并不喜欢渲染过重。可能年纪上去了吧,听感也越来越趋于平淡。

刚好和大家也分享一下,我用这台播放器当做音源的时候,输出的设备有哪些。

首先最好用的,其实还是入耳式的小耳机,很容易推动得,1/3或一半的音量,已经非常足够了。这副TFZ的黄色耳机,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副,高颜值,听感也很好,比我手上的另外一副千元级别的圈铁耳机更好。

第二个我经常用的输出设备,就是开头提到的桌面2.1音箱。我是直接一根3.5mm接头输入到音箱,其实音质是没有平衡口那么好的,但距离短嘛其实影响不大。配合我桌面的一对5英寸的监听音箱和8英寸低音炮,周末的时候泡一壶茶,看看电脑听听歌,实在是惬意无比。

第三类我用过的输出设备,就是这种头戴式的大耳机。这种大耳机的阻抗一般都比较大,刚开始我都怀疑R3二代能不能推得动?然后接上耳机之后呢,一半的音量的确有点小声,得调到3/4的音量才是正常的听感,所以推是能推得动的,但有点吃力。

但是,这里就需要但是了,R3二代除了有一个高增益模式之外(推大耳机足够了),还有一个直出模式,也就是lineout,最大输出功率340微瓦,这就有点类似于赛亚人变身了,推大耳机丝毫没有问题。不过!大家在切换模式的时候一定要先把耳机摘下来,因为line out模式音量非常大,大家要先调好音量再听,要保护好金贵的小耳朵。

中午的时候,我用海贝R3二代接上大耳机,躺在沙发上听了一会儿歌,迷迷糊糊困的时候,旋钮音量调小一点,慢慢地进入了睡眠模式,感觉上一周的疲倦都在此时此刻渐渐消失,可能这就是音乐的意义吧。手中的播放器、头上的耳机,都已经化身为周末里不能离开的解压神器。

谢谢大家阅读,祝君生活愉快!

0 阅读:79
彬彬这厢有礼了

彬彬这厢有礼了

好奇永不灭,玩物不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