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尘谷行知
从凡俗意义上来看,一个人的格局大小,决定了他最终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
格局大者,眼界宽广,自然就能轻而易举地趋于时代风向,顺势而为,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无所不用其极”(智者思维)。
格局小的人,宁愿屈服于现实状态,用狭小的眼光去度量外界事物,以偏概全,如盲人摸象,游离于事物的表层现象,无时无刻不显耀出一种“天地万物唯我独尊”的清高。
庄子认为,世间万物,本身就没有大小、美丑、善恶之分别,一个人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格局是“逍遥 游”的境界,这种境地与凡夫所理解的大小无关。
换句话说,普通人认知上的“小格局”也可以通过深层觉醒后被转化为大格局,其衡量标准在于自身的“天性”是否已经被唤醒。
这是庄子“齐物观”最简明、最鲜活的思想框架。天性一旦显露,即使你置身于世间某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面,也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在漆黑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当我们把这套框架运用到自我人格的升华层面,便可修炼到“消遥游”的世界。
仰观天象,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看似互不相干,实则息息相通。俯察地理,草木瓦石、人情事变,它们看起来并没有从现象层面相互依存,却早已在宇宙至深遂的地方产生了联结。
所以,庄子的齐物观就是把自己推置到宇宙天地万物的维系处,从万物的根源处来剖析外部世界,如同你从水底往上看外面的东西,你所看到的将会令你惊叹不已,因为从这种眼界中观察到的一切都将颠覆你过往的认知世界。
诗人李白有句诗写得极妙:“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天赋予我这个活脱脱的生命,自有它的道理,而我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存在意义以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才无愧于造化之道。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之间,纵使万千财富突然消散得无踪无迹,但是我坚信这些财富终究还会回到我的身边。
大多数现代人所面临的状况却恰恰相反,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惆怅感:
天生我材是为了什么,我的价值体现舞台在哪里,为什么金钱财富消散得如此快速,却未迟迟不见其复归呢?其实很多人都还没有真正搞清楚,格局并非以外在事物的显化程度来定义的,而是以心灵的自由度来决定的。
你的心态越自由,其格局越大,你能够挣脱外物引诱的力量也就变得越强,同时,你的先天赋能也将会被无限加强。
在《庄子》中,有这样一段陈述: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小聪明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体会不到寿命长的。一天都活不到的小虫,不知道白天和黑夜是怎么界定的,寿命只有一个月的蝉,不知道在一年当中还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一种生长在楚国南部的灵龟,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把五百年当为一个秋季;远古时代有一种大椿树,八千年为一个春季,八千年为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
何况彭祖到如今还是以长寿而闻名于世,一般人和他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天生万物,只要万物各随其性,那么也就都在遵循着天道运行的规律了,如果小虫能活到上百岁,就会破坏其它物种的生态链。如果蝉能活一年,就会给这个世界制造出更多的噪音污污染。
所以,活在同一个宇宙时空里面,谁也不必笑话谁,不以格局论英雄,只以天性定成败。
一个人的天性越纯粹,那么他与天道越接近,越能活在逍遥洒脱的世界中。
而认知局限的人注定是在庸人自扰,就像《庄子》里面说的: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篙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小鸟嘲笑那只飞往南方大海的大鹏鸟说:“你打算飞到哪儿去?我跳起来飞,也不过是几丈高,在蓬篙丛中自由飞翔,也就足够了。而你打算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格局与大格局之间的差距。这非常类似于现代人所谓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你飞不到别人那个高度,就说上面所看到的风景没有下面的美丽,在低空中飞翔还可以闻见花香,看到大海。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事情。
事实上,这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的表现,因为根植于灵魂处的道德意识是永远都不会去评论他人是非的。
正如老子的《道德经》里面所说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最高尚的道德是不会以道德自居,而越缺少道德的人越喜欢炫耀自己的道德。
活在这个世上,没有谁比谁优越,每个人所从事的职业不分贵贱和大小,真正能够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是天性层面的格局大小。
庄子的认知没那么高,假大空虚无主义,不是真正的哲学,适合搞催眠术的没什么用。不用盲目的跪舔古代,分清古人古鬼很重要。事实证明,自古以来都是搅屎棍儒式文人最喜欢用毫无技术含量的古诗词和文言文玩装逼伪装骗术用。
庄子没有作者这样庸俗和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