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辛巴和东方甄选因为玉米事件上了热搜,吵得不可开交。其实回归到本质,都是商业行为,助农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低价也是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卖产品就是为了赚钱。在价格上:两个人都没有错,只要不强买强卖,不卖假产品和劣质产品就好了。在行为上:辛巴主动挑衅,通过踩别人来完成自己曝光的方式确实不妥。(辛巴挑衅别人不是第一次,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一次)当然每个人都可以质疑,但是需要足够的证据才有说服力。
为什么会有不同价格?就我个人而言,买过8块钱一根的玉米(景区:加工过的熟玉米),也买过5块钱4根的(路边:小货车卖的生玉米),不同的场景,价格肯定不同,钱是自己的,消费是自愿的~如果我们买东西的时候,抛开其他因素只比价格,这样肯定是不合适的,关系到一个产品价格的因素有非常多,就拿玉米来说:第一:品种,不同品种的种植成本不同。第二:时间,不同季节的供需程度不同。第三:供应链,一个产品从生产到转交到客户手中需要走多少个环节,直接会影响成本。第四:加工成本,包括包装,筛选,人工。第五:运输成本,不同的快递,不同的数量也会产生不同的快递费用。第六:用途不同,玉米的大部分除了人类食用,还有更多用在饲料加工(喂养动物),工业用途(酒精)。如果非要比价格,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才具备可比性。东方甄选和辛巴的消费群体完全不一样,用户感知不同去东方甄选的用户是冲着信任和品质去的。人们愿意为自己的精神下单也是无可厚非的,东方甄选的东西贵是真的,但去东方甄选买东西的消费群体是具有足够消费能力的人,他们更注重的是品质,所以愿意为些买单。因为用户肯定知道什么地方有更便宜的玉米,但还是在东方甄选消费,一方面是对品牌的认可,一方面是对质量的要求不同。去辛选买产品的客户,需要的是便宜。能给到用户实惠也是件好事,大家各取所需,如果他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通常来说是因为节省了中间商环节,或者在某些环节优化了成本,辛巴能做起来,就是用相对低的价格来满足用户,通过数量赚取利润。在明码标价的情况下,用户愿意消费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市场最终会回归理性,不同的产品会满足不同的用户,如果产品和流量都有绝对优势,用户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毕竟现在市场的信息差非常小,如果没有独特的价值点,该怎么选择,用户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