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做出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据历史记载,他放出了全国被判死刑的390名囚犯,让他们回家过年,并与他们约定在一年后自愿返回接受死刑。
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会做出如此匪夷所思的举动?
这些死囚最后遵守约定回来了吗?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亲临大狱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六年冬,李世民照例查看全国死刑犯名单,准备进行最后复核。
令他惊讶的是,今年竟有多达390人被判处极刑。
李世民感到十分诧异,在自己经营良久的太平世道中,犯罪率不是应该下降吗,为何死囚数目还激增到此?

李世民认为有蹊跷,于是他决定亲自去大牢了解情况。
李世民披上便衣,来到大理寺的大牢。只见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死囚们稀稀拉拉地蜷缩在墙角。
有的已经绝望得像行尸走肉,有的仍在牢房里哭天抢地。他依次叫来死囚们,一一询问他们的案情由来。

发现这些死囚中,有的只是偷窃未遂,被判“盗劫”;有的在酒后口出狂言,被判“妖言惑众”;还有的只是家庭内部矛盾激化导致伤人。
查阅案卷后发现,大多数死囚并非罪大恶极,只能说是官吏执法失当,导致许多轻罪也被重判了。

李世民心想,自己在位以来,一直倡导仁政爱民,减轻刑罚,没想到司法系统中还存在如此严重的问题。
为了给予这些命苦的死囚一个机会,李世民决定放回这390人,允许他们回家与家人团聚。
多少死囚回来了?
次日,李世民将此事提到朝堂上,三司官员立刻纷纷上书劝谏,担心此举后患无穷。
死囚一旦出狱就会立刻潜逃,到时候不但笑话朝廷无能,还得派人去抓,多此一举。
但是,李世民心意已决,根本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他认为,这些死囚也有家人和牵挂,应该给他们一个团聚的机会。
于是,390名死囚在李世民的命令下,真的被释放回家过年了。

此事一出,立时在全国造成轰动。民间议论纷纷,都在猜测这390人能不能遵守诺言,按时回京就刑。
持怀疑态度者居多,认为注定走向死亡的囚犯,哪会舍得回来送命?

第二年秋天,天气已经转凉。
这一天,大理寺门前围满了前来观看的百姓。他们都在猜测,最终会有多少死囚遵守诺言回来。
这时,只见死囚们一个接一个来到大理寺报道,整齐划一地排起了长队,等待官吏清点人数。
待全部死囚到齐后,官吏仔细清点了一遍人数,发现所有390人无一缺席,全部准时到达!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李世民激动万分,当即来到大理寺,盛赞这390位死囚遵守诺言、自觉归案的高尚精神,并宣布全部赦免他们的死罪,允许他们重新做人。
这一仁义之举,也使李世民在民间声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我们也要知道,李世民不是完全没有风险。如果死囚真的一去不复返,李世民的脸面就要丢尽了。

所以,这对李世民来说,也是一次胆大包天的政治冒险。
当时李世民登基已经6年,唐朝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李世民为何要在如此盛世之时,做出如此冒险的举动?
玄武门之变
要想弄明白李世民为何要放回390名死囚,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李世民登基的来龙去脉。
公元618年,隋朝在民变中崩溃,李渊在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在讨伐各路军阀中,李世民屡建奇功,受到了军中将士的拥戴。

然而,李渊为人保守,认为储君之位应该属于嫡长子李建成。他多次提拔李建成为要职,以豫章郡王的身份诸多优待。
李世民虽功勋卓著,但地位逐渐受到李建成的压制。
在这种环境下,两兄弟矛盾日益激化。

626年4月,李建成设计派李世民出征东都洛阳,意图将其调离长安。
李世民深感大势已去,于是在玄武门设下埋伏,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射杀。接着李世民发兵控制宫禁,迫使李渊传位,第二天便即皇帝位。
通过这场政变,李世民终于爬上了九五之尊。但夺权的手段过于残酷,也使他在民间声名大损。

“弑父杀兄”的罪名迅速在民间传开,李世民被视为无情无义之徒。
为了重塑自己的形象,李世民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恢复自己的声誉。
他没有追究李建成的心腹,还对李建成的支持者采取宽容政策;赦免了李建成、李元吉的所有妻妾,将她们安置妥当;对兄长的遗孤也加以抚恤。
但玄武门之变的阴影始终笼罩着他,这也成为李世民心头的一块心病。

为人君者,李世民更渴望得到民众的拥戴和爱戴。
这也是他后来大力提拔贤才, 仁政爱民,并放回390名死囚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李世民最后赌赢了,但是那些囚徒难道就甘愿赴死吗?他们为何如约回来受刑?
不得不回
其实在这390人中,的确也有人动了逃离念头。毕竟回去就意味着结束生命,正常人都不会甘心。
关键在于李世民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死囚无处可逃,只能选择回京。

第一,李世民加强了死囚的监管。
虽然表面上是放死囚回家,但密令地方官府派人暗中监视,一旦有人想逃跑,立即抓捕。
官府的眼线无处不在,让死囚无处可逃。
第二,李世民利用了严苛的户籍制度。

唐朝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死囚一旦逃离就失去合法身份,无法在社会生存。重重户籍管制如剪不断的罗网,死囚根本逃不出去。
第三,古代刑法森严,一旦逃跑,死囚的家人和邻居都会被牵连。
在封建时期,荣辱与共的观念极为强烈。个人的所作所为会连累全家,所以死囚也只能回来受刑,保全家人。

除了这些“后手”,也不乏囚徒们的自我觉醒。
在漫长的牢狱生涯中,他们的道德已然崩溃,但李世民信任他们的仁义之心,这无异于给了他们重拾尊严的机会。
死囚们意识到,通过遵守诺言归案,便可以证明自己也是有道德的人,这是他们洗刷耻辱、重塑尊严的唯一途径。

最后,李世民的开恩也给予死囚心灵上的慰藉。
面对必死的命运,许多死囚内心已经崩溃,但有了这短暂的家庭团聚,便可以抚平他们内心的创伤,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命的终结。
也正因如此,390人才能够“奇迹般”全部回京就刑,成为了一个传世典故。

在民间,李世民放回死囚的行为获赞为仁政;而在朝堂上下,更显示出他深谋远虑的政治手腕。
结语李世民制造了一个政治奇迹,既赢得百姓民心,又展示自己超绝的统治能力。可以说,“纵囚”之举一箭双雕,成就李世民成为千古一代明君的政治形象。
虽然方法刁钻,但结果却是双赢。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为李世民分析,一个新皇登基,想要稳固政权,树立威信,李世民的做法也不是全无道理。
参考文献【1】《新唐书》:十二月辛未,虑囚,纵死罪者归其家。贞观七年九月,纵囚来归,皆赦之、 亲录囚徒,归死罪者三百九十人于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后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2】《旧唐书 太宗本纪 上》: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 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 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3】《七德舞》: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帝冥
李渊一心只想过安稳日子!李世民不愿意!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灭掉盛世皇朝并成立了至今最伟大的盛世国度!人权最顶峰(很多人不懂这个人权!我简单说一下,李世民可以受臣下文武百官教诲!文武百官也敢直言!现在有几个敢?)文化最顶峰!国土最顶峰的国家(全世界历史至今所有国度国土最大的就是大唐!并且大多小国都是自愿臣服大唐!)
安生~ 回复 02-21 15:14
国土最大不是元朝的时候?
幻影
肯定有内消息透露,回来就免死刑!
小鱼儿
人头就快落地,却被开恩释放回家团聚。于情于理,犯人也不会逃跑,否则况且还会连累家人。
淘淘why 回复 02-21 15:21
想什么,肯定有人提前告知了他们皇上的目的
风吹仙袂
司马光胡编乱造你们也信?[呲牙笑]
间谍与水军公敌
你信他就放走了不采取什么手段吗?我是不信,估计早有人盯着他们了
周星星
太假
拉进来
就是没回来,也会找几个人回来,毕竟没有身份证
用户13xxx09
该做的必须做,不该做的都不做!这就是高人
、小杰
不回家是诛九族的罪
黑毛兔子
李世民千古一帝无出其右
666
说的比唱的好听,希望再编离谱点的让我开开眼界[笑着哭]
一场游戏一场梦 回复 02-21 12:22
这是典故,不是编的。真不真不重要。因为是典故。并不是在瞎编
用户13xxx09 回复 02-21 12:46
无知真可怕[得瑟]
北风之神
这是真事,只不过启用了上千名百骑司的密探盯着每一个囚犯,想跑可跑不了[呲牙笑]
今生今世
一箭双雕[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