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来了!北大教授变卖家产远赴美国,要让儿子当“101%美国人”

炎黄小刺史 2024-10-31 04:50:27

“我的孩子绝不会学中文,他不需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任何东西,他将是101%的美国人!”

你敢相信吗,说这话的竟然是我国知名教授。他享受着受国家资源,却在课堂上公然表示出亲美的态度。

而且他不光是亲美,他亲美的方式就是诋毁这个培养他成才的祖国。

如今,六年过去了,这位数典忘祖、跪舔美国的徐思远怎么样了?他的儿子变成所谓101%的美国人了吗?

徐思远曾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副教授。他不仅在学术界享有盛名,还经常受邀参加各种高端论坛,在电视上侃侃而谈。

可以说,徐教授已经站在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巅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人生赢家",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彻底走上了歧路。

2018年,徐思远参加了一场国际经济学研讨会。会上,他被来自美国的学者们身上散发出的"自由气息"深深吸引。

那些外国学者们个个西装革履,手腕上戴着价值不菲的名表,谈吐间流露出的优越感,让徐思远顿时感到自己相形见绌。

就在那一刻,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徐思远脑海中萌生:如果自己能去美国生活,一定能过上比这些人更好的日子!

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如同野草般疯长,很快占据了徐思远的全部心神。

回国后,徐思远开始在课堂上频频发表一些令人不适的言论。

他公然贬低中国文化,称之为"最低级的文化",还声称中国人骨子里没有"自由"的基因。

这些言论虽然引起了不少学生的反感,但徐思远却毫不在意,反而越发坚定了要去美国"寻找自由"的决心。

2018年,机会终于来了。徐教授的妻子怀孕了,这让他看到了移民美国的希望。

当时,徐教授在北京有房有车,生活优渥。但在他眼里,这些都不及美国的"自由空气"珍贵。

于是,他不顾妻子的反对和同事们的劝阻,变卖了在北京的房子,车子,将所有积蓄都换成了美元。

带着这样的憧憬,徐教授一家踏上了美国的土地。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

原本以为自己的学历和经历能在美国畅通无阻,结果徐思远发现,没有了国内的头衔和人脉,他什么都不是。

他的简历石沉大海,无数次的面试都以失败告终。曾经的北大教授,如今竟然连一份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

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接受一些最底层的工作。洗碗、拖地、送外卖,这些在国内连想都不敢想的工作,如今却成了徐思远的日常。

他亲身体验了什么叫"美国凌晨四点的天空",也真切感受到了"铁打的锅"是什么滋味。

这样的落差,让徐教授陷入了某种极端的思维模式。他开始把自己在美国的所有不幸遭遇,都归结为自己的中国血统。

为了摆脱这个"原罪",他在社交媒体上宣称:"我的孩子不会学中文,不会了解中国文化,不会对中国有任何好感,他将成为101%的美国人。"

徐思远的言行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愤怒。许多人指出,他的遭遇正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有网友评论道:"一个连自己祖国都不尊重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还有人讽刺道:"看来徐教授终于亲身体验到了什么叫'美国梦'。"

然而,徐思远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言行的问题。他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各种极端言论,甚至对中国的抗疫成果和文化成就进行无端贬低。

然而,徐思远的这些极端言论并没有为他赢得美国社会的认可。相反,就在他不遗余力地"跪舔"美国的时候,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又一记重拳。

曾经在北京的豪宅变成了美国的廉租房,曾经的高薪工作变成了朝不保夕的零工。徐教授甚至不得不去做一些危险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在中国,徐教授是受人尊敬的知名学者。

但在美国这个极度现实的国度,他不仅得不到所谓的"自由"和"尊重",反而沦为最底层的劳动力,随时可能遭受歧视和暴力。

有一次他在送外卖时,甚至被一个白人顾客无端殴打。

最讽刺的是,徐教授想要儿子成为"101%的美国人"的愿望也落空了。

据了解,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徐思远的儿子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徐思远原本想要通过否定中国文化来让儿子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但作为一个华裔孩子,他在美国社会中同样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困境。

六年过去了,曾经意气风发的北大教授,如今却沦为了一个在美国街头颠沛流离的可怜虫。他开始怀念在中国的日子,那时他是受人尊敬的学者,有体面的工作,舒适的生活。

于是,徐思远开始上演"浪子回头"的戏码。

他把社交账号的名字改回了中文,开始频繁发布一些揭露美国社会阴暗面的内容。他直言后悔卖掉北京的房子,后悔来美国送外卖、开出租、做装修、拖地。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

徐思远曾经的那些极端言论,早已将他回国的路彻底堵死。他曾经辱骂的祖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他却只能在异国他乡继续挣扎求存。

那么,对于那些仍然怀揣"美国梦"的人来说,徐思远的经历又能带来哪些警示呢?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简单地将一个人在原有国家的成就直接平移到另一个国家,往往是不现实的。

就像徐思远,他在中国是备受尊敬的大学教授,但在美国却连一份普通的教职都难以获得。

在做出重大人生决策时,必须充分了解目标国家的实际情况,而不是仅仅依靠想象和憧憬。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作为"外来者"的身份都可能成为一种无形的枷锁。

即使像徐思远这样的知识分子,在面对全新的语言环境和文化氛围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因此,在决定移民之前,我们需要认真评估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出国并非洪水猛兽,也不是灵丹妙药。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种选择。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不应该盲目跟风或者全盘否定。

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长远规划做出理性的选择。

结语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个教训:家国情怀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深植于每个人心中的认同和责任。

无论我们身在何方,都应该记住自己的根,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归属和幸福。

0 阅读:1

炎黄小刺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