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为应对美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实施的企业管制措施,开始加强对稀土元素镓、锗和锑等关键资源的出口管控。
这一举措立马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尤其是在相关行业,镓和锗的价格直接“起飞”,许多企业因为拿不到我国的出口许可,不得不按下生产和供应的暂停键。
以德国汉高为例,其生产链条已经受到严重影响,间接表明美国这一系列制裁政策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来是想掣肘中国的发展,结果却反过来打击了自己的盟友,甚至让本国军工产业也陷入了难题。
不过,有报道称,美国宣称已经在废料中发现了千万吨稀土,并且还掌握了提取技术。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否意味着美国未来能够自给自足,不再依赖进口了呢?是否会对我国的限制产生影响?
美国的应对策略
面对中国稀土出口管控的反制措施,美国没有选择束手无策。
他们迅速启动了一系列“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试图降低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可现实情况远比计划复杂,这些策略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处处充满挑战。
美国开始积极拉拢盟友,试图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获得稀土资源,同时扶持本土矿企,力求让“美国制造”不再受制于人。
问题是,这些地方的稀土产量和加工能力远远赶不上中国,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替代。
毕竟,稀土虽然名字里有个“土”,但想挖出来并提纯,花费可一点都不“接地气”。
与此同时,美国也把目光转向了科技创新,试图开发稀土替代品和回收利用技术。
“诺誉”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这家专注于垃圾回收的企业,已经开始从废旧电机中提取稀土金属,再加工成新的磁铁材料。
听起来很酷,但别高兴太早,这种循环模式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需求。
毕竟,磁铁材料只是稀土家族的一员,其他那些用于高端芯片、激光设备的稀土元素,可没那么好“回收”。
说到底,美国的应对措施再“高大上”,也难以绕开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在稀土产业链上的综合优势太强了。
从开采、提纯到加工,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高效的供应链,美国想要追赶,至少得耗上好几年。
而在这段时间里,全球产业链是否能经受住这场博弈的冲击,还真是个未知数!
与此同时,一些初创企业在稀土供应链领域频频发力,试图用创新技术为美国找到“另辟蹊径”的可能。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里瓦利亚”公司。
这是一家由几名美国理工科学生创立的小型创业公司,但他们的想法却足够大胆,甚至有点“异想天开”——尝试从煤灰中提取稀土金属!
谁能想到,过去被当作废料的煤灰,竟然有可能成为解决稀土短缺的关键?
他们的技术路线成功,吸引了美国能源部的注意。
要是这项技术能顺利实现商业化,那无疑是个双赢的局面:既能为美国提供新的稀土来源,又能减少煤灰堆积,改善环境问题。
而现实并不全是“美丽的蓝图”,在提取稀土的过程中,“里瓦利亚”团队需要将煤灰与水混合成泥浆,然后建立大型煤灰池储存这些泥浆。
问题在于,这些煤灰池有可能释放出水银等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环境风险不容忽视。
如何在环保与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这无疑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
而另一边,“凤凰”公司则走了一条更接地气的路。
他们采取了更为广泛的回收策略,不仅盯上废弃家电,还挖掘废弃煤矿的潜力,几乎是“只要含稀土的东西,他们全都不放过”。
通过先进的化学提纯技术,“凤凰”团队已经能从这些废旧资源中提取出可用的稀土金属。
目前,这家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接单生产,一副“未来可期”的自信模样。
不过,回收利用并不是万能的,首先,废弃资源的量毕竟有限,根本无法满足美国的全部需求。
这就像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种庄稼,土壤能挖掘的养分终究是有限的。
另外,回收技术的成本和效率目前还不够理想,要想让它成为主流解决方案,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重启本土稀土矿开采
别以为美国没有稀土资源!事实上,美国曾经可是全球稀土矿储量最丰富、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芒廷帕斯矿甚至一度与中国的稀土出口量平分秋色,风光无限。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中国“低价稀土”强势崛起,美国的稀土矿业逐渐陷入困境。
环保压力、成本过高等问题接踵而至,让不少矿山纷纷关门大吉。
如今,美国的稀土矿开发已大幅缩水,活跃的矿场屈指可数,辉煌不再。
面对中国的稀土反制,美国自然将目光转向了重启本土稀土矿的开采,这似乎成了再合理不过的选项。
更让他们充满希望是,德克萨斯大学的一项研究揭示,煤灰竟然是“埋藏的宝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稀土资源。
如果这些资源能被有效开发,美国的稀土储量或将实现翻倍增长!
与此同时,北达科他大学在稀土提取技术上也大展拳脚。
他们将酸浸提取稀土的复杂流程精简为一步,大幅提升了经济效益,这项技术还能同时产出一些有价值的副产品,所以美国对此相当看好。
可是,重启本土稀土矿开采并非易事。
长期依赖进口导致美国本土稀土产业链萎缩,从开采到冶炼再到加工,都需要进行重建,这需要巨额的投资和漫长的时间。
环境污染问题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稀土开采和冶炼过程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这与美国政府一直强调的环保理念相冲突。
如何在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是美国政府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美国地质调查局在同一年发布的报告中,刻意淡化了自身的稀土储量,反而强调中国的存量占了世界的35%,而美国只有1.8%。
这种避重就轻的做法,一方面反映了美国政府在重启本土稀土矿开采问题上的犹豫和迟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美国在稀土资源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中国的稀土优势:牢牢掌握的“王牌”
与美国在稀土资源和技术上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咱们在稀土这一领域有着很大的优势。
无论是资源储量,还是产业链布局,中国都牢牢掌握着全球稀土行业的主动权。
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禀赋,更是多年来技术积累和战略布局的结果。
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稀土资源储量,更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
从矿山开采到精炼分离,再到高端产品的加工制造,中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生产体系。
换句话说,不只是“有料”,中国还能“制成品”,这是绝大多数国家难以企及的。
更令人瞩目的是,中国在稀土冶炼和分离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
这些技术复杂且昂贵,并且需要长时间的研发投入和技术人员的培养。
正因为如此,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稀土精炼设施都集中在中国。
除了稀土,中国在其他关键金属领域成绩瞩目。
比如镓和锗,这两种在高科技领域不可或缺的金属,中国的资源储量和产量都让人刮目相看。
数据显示,中国的镓金属储量占据全球的68%,而全球超过一半的镓和锗供应来自中国。
要知道,这些金属在半导体、光纤通讯、太阳能电池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除了丰富的资源储备,中国还以全球领先的稀土加工技术奠定了在这一领域的绝对优势。
从提取到分离,再到提纯,中国的稀土技术堪称教科书级别,尤其是在提纯环节,已经可以实现惊人的99%纯度。
而反观美国等西方国家,他们的提纯技术还在追赶的路上,远未达到中国的水平。
这一技术鸿沟并非偶然,而是几十年积累的成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就敏锐地意识到稀土产业的重要性,开始大力投资研发。
今天,无论是矿石提取还是高端稀土材料加工,中国的技术都已经站在了世界巅峰,成为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样板。
近年来,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更是让人瞠目。
中国稀土技术的价值如此之高,自然吸引了不少境外势力的觊觎。
近年来,试图窃取中国稀土技术的案例频频发生,据国安部披露,有境外势力企图收买中国金属公司员工,试图将镓金属的加工技术偷运出国。
虽然这些阴谋最终被成功挫败,但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稀土技术的无可替代性和战略意义。
参考信源
观察者网
北京政协
DeepTech深科技
[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