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有人说:孤独是每个人必经之路,老了夫妻总有一个先走,可没伴的日子实在太难!
深以为然!
我叫陈源,今年76岁,老伴走了三年,女儿总想接我去居住养老。
能自理,不想跟女儿居住在一起,即使将来不能自理,我也不想拖累她。
身边单身老伙计,老伴走了,很快就又找个新老伴。
他们劝说我,别那么死脑筋,找个搭伙老伴,管吃管住,对方照顾我就行。
我也试着谈了几个,大多数是经济条件差的,有个不图钱的,事太多。
搭伙老伴再好,也是有条件,要付出的,不是要房产,就是要存款。
说的好听,付出必有回报,否则,谁闲得无事,愿意伺候一个暮年的老头。
我的房子老伴在世前,她就要求过户到女儿名下,想来她那时有预感。
存款也不多,我每月有4800退休金,需要帮扶的女人看不上我。
不需要资助的女人,对我又是各种要求,把我当成小孩子管束,受不了。
一番折腾后,我也没了那份心气,只想一个人安静地过好晚年。

老伴在世,她是个热闹又能干的女人,一般这样的女人,能干也能说。
结婚后我就没见过我的工资卡,到日子老伴给我零花钱,是对我养家的奖赏。
好不容易熬到退休,老伴对我更加严厉,虽然好吃好喝地对我,但也防着我。
我不知道,自己在老伴的心中还是块宝,总怕我被外面的女人吸引了。
而我也没啥爱好,整天吃饱喝足,就是到广场跟其他人下棋,闲聊。
再或者骑着我的电动车,到公园里跟其他人在一起打会儿太极拳。
闲来无事,我曾想过去钓鱼,这样就能走得更远,早出晚归,自由自在。
以前,我有多想摆脱老伴,如今,我就有多想她守在我身边。
她在,我的饭菜永远是热的,茶几上的清茶也是最香的,衣服不用我洗。
真正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事一身轻,回家就是享受。
那时,老伴的唠叨,在我看来很聒噪,现在却成为了奢望,再也没人唠叨我了。

早晨起来,偶尔我还会喊几声“老太婆”,没人回应,猛然想起,老伴走了。
坐在床上,老泪纵横,有种被人丢弃的感觉,为啥要丢下我,你一个人走了。
起床去厨房,想做点吃的,却只会熬稀饭,也熬不出老伴的味道。
偶尔嘴馋了,就到社区外面的小餐馆点份爱吃的红烧肉。
虽然没人管制了,但也学会了自觉,不敢多吃,解解馋就行。
剩下的打包带回去,用白菜一起炖个大菜,慢慢回味老伴在的时光。
人就是这样,活着的时候,嫌弃她各种不好,觉得外面的都比家里的好。
知道人走了,真正地一去不回头,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温暖的陪伴,唠叨的爱恋,凌晨三点的那杯水,还有一年四季干净的衣服。
老伴在世,我的袜子是一天一换,她走了,再也没人管我了。
跟我搭伙半年的女人,她不在意我的生活细节,而只在于自己的回报。
听搭伙老伴跟我算经济账,我就想老伴,拿着我的退休金卡,但从没断过我的零花钱。

看到过一个视频,说原配老伴跟男人要钱给孩子买衣服,女人要500男人给1000。
二婚的女人跟男人要钱,男人一脸不开心,说自己没钱,抠唆着给了200还觉得吃亏了。
每次刷到我都感慨,原来“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是因跟老伴历经过岁月酸甜苦辣。
而再找的搭伙老伴,不过是因生活所需,不得不付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是交换,是各取所需,跟感情没啥关系,最多有些许良心而已。
想明白了这些,也就知道,为啥搭伙会因一句话,就能导致两个人散伙。
内心没有共同的岁月,没有共同的子女,更没有曾经的风雨兼程的互助。
跟我搭伙的老伴,比我小,需要的也不多,但我却给不起。
两个吃饭一个月要2000块,她再要1500零花钱,逢年过节的红包。
真正品尝到,谈情伤钱,谈钱没感情的滋味。
回想跟老伴在一起的几十年,我轻松自在的日子,不过是老伴替我负重前行。
看似老伴咋咋呼呼,整天算计着我那点工资,但她是真心为我存钱养老。
而搭伙老伴的那一份饭菜里,需要我付出的更多,想想也挺为难对方的。
没有感情,没有携手共度的岁月,只为那点所谓的保障,付出自己的劳动。

唯一的搭伙是因对方跟我谈房子结束,她说我心眼多,为啥在搭伙前不说。
我说对方也没提房子的事,如今倒想让我跟她回去居住,把房子给她儿子结婚。
若是我的亲生儿子,不用说,肯定把最好的给孩子,我和老伴去住小房子。
但别人的儿子,我不会这样做,请神容易送神难,给和借是不一样的。
说到底,搭伙陪伴的附加值太多也太高,我给不起,只能独自生活。
再过些年,身体实在扛不住,我就跟女儿商量,送我去养老院好了。
只要女儿能时常去养老院看看我,我也就心满意足,再也不想找老伴的事。
在这里,我再次告诫老人们,珍惜身边的老伴,怜惜身边人,才是正道。
不要跟我一样,等到老伴走了,独自一个人活着,才知道日子的艰难。
不是吃不起,而是身心的孤独寂寞,精神层面的感觉,实在太难了。
拥有时好好地相待,不论老伴如何,那是给你生育儿女的人,陪你历经风雨的伴。
老伴,老伴,少年夫妻老来伴,老去路上的陪伴,玩伴,携手共度那么多时光!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