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经明确将211工程建设计划统筹为双一流建设计划,这样能激发重点高校的竞争欲望,让大家都有危机意识,避免出现躺平的现象。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部分211大学不思进取,最终将会被大量“双非”高校超越,将来面临的局面会非常被动,甚至会被高分学生所抛弃。
因此,任何高校都没有躺平的机会,如果学生选择那些趋势退步的211高校,会影响到将来的深造以及就业。所以我们也要关注这些211高校整体的发展情况。
通过统计软科从2020年到2025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来看,下面4所211高校整体退步较为严重,这种趋势未来还有可能持续,学生需要留意。
辽宁大学是辽宁省属211高校,由于自身综合实力较弱,没有突出点,这些年在全国整体的存在感都较低,甚至在2022年时成为教育部警示的15所双一流高校之一。
根据软科发布的2025年排行榜显示,辽宁大学全国排名131名。2020年软科发布的排行榜,辽宁大学还位居全国119名。五年时间里面陆续被12所“双非”高校超越。
辽宁大学整体排名退步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学校的办学经费非常寒碜。2025年经费预算仅有13.7亿元,在211高校里面基本已经属于垫底水平。
第二个是辽宁大学属于偏文性质的综合性高校,理工类学科相对缓慢,还是以人文社科类专业为主,能承接的国家级科研项目有限。加上这些年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所以实力有所退步。
当然,辽宁大学也很适合中等分数段学生报考,特别是文科生,可以选择学校的会计学、经济学和法学等专业,还是具备一定的性价比。
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属211高校,依靠广州一线城市的资源,学校整体发展却较为缓慢,都是科研实力,还是第三方机构排名都有所下跌,让人匪夷所思。
根据软科发布的2025年排行榜显示,华南师范大学位居全国第80名。而2020年时华师还是排名全国第67名,5年时间里面下降13名,基本每年的排名都在下降。
师范类高校发展都相对稳定,何况华南师范大学地理位置和办学经费都有优势。学校出现退步,主要原因是科研实力方面没有提升,大规模重复建设校区,严重分散学校资源。
比如华南师范大学的本部建设在广州,同时又建设有佛山校区汕尾校区。由发达城市向非核心城市靠拢,这样的布局确实很难让人理解,对学校实力提升没有任何作用。
增加非核心城市校区,只是增加学校招生规模,对吸引人才和科研没有作用,未来华南师范大学的排名或许还会下降,如果是报考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务必要谨慎。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也是全国仅有的两所语言特色类211高校。背靠北京的地理位置优势,却依然无法阻挡学校整体的下滑趋势。
2025年软科版语言类高校排行榜,北京外国语大学参考全国排名82。2020年时学校全国排名70,最近五年都有明显下降,目前还没有止跌反弹的趋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综合实力受影响,主要还是出现在生源和就业方面的问题。由于语言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薪资和就业率都有所下降,导致各地的高分学生报考时会更谨慎,影响到生源质量。
目前学校正在逐步试点双学位项目,比如小语种+法学,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养交叉型人才,避免单纯小语种专业将来面临的就业困境。
目前来说,报考语言类专业的性价比不高,未来的AI技术替代性非常强,只有成为顶尖翻译人才才有机会站稳脚跟,这就需要学生读研,并且出国留学等,对整个家庭的时间和金钱都是一个重大考量。
西北大学是陕西省属211高校,历史非常悠久,主要是以文科和理科类学科为主。受到地理位置和专业设置等因素影响,西北大学这些年的知名度也是有所下降。
2025年西北大学全国参考排名为70,这已经是相当高的排名。但和2020年全国排名61相比,也已经下降9个位次,这也是西北地区下降幅度最大的重点大学。
西北大学近年面临这种尴尬局面,主要跟自身的经费有关。作为唯一的省属211高校,主要经费来源于陕西省政府拨款,2025年学校的经费预算仅有15.97亿元。
这样的经费水平使得学校很难引进高端人才,也很难发展工科。学校的优势依然是集中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考古学、地质学等传统学科。
无论是经费水平还是学科设置,西北大学和省内其他六所部属重点大学相比都有差距。学校能维持如今这个位置已经相当不容易。
总体来说,辽宁大学和西北大学的退步都是受到经费因素和地理位置因素影响,这两所高校的文科类专业都相对较好,学生也有机会捡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则是受到科技的冲击,才面临如今这种困境。华南师范大学则是自身的管理以及决策有问题,才使得排名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