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捡了一棵绿植种家门口,2个月“长成巨无霸”,网友:报恩花

农民的花草世界 2025-02-23 13:50:42

新手养花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养不好花,养啥都不活,真的是郁闷又伤心。

其实养花有的时候,也看缘分,虽然听起来有点玄,但就是如此,这也就解释了,有很多人养花,几乎不用管,就能长得很茂盛。

比如说近来有一位小姑娘分享,自家奶奶的养花史。

奶奶一直比较喜欢花花草草,但是奶奶从来不买花,外出看到好看的野花野草,会采挖一些种在家里的瓶瓶罐罐里,有别人扔掉的花,也会捡回来,养在自家小院子里,就这样,奶奶也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小花园,虽然像别的园艺博主分享的那么精致,但也别有一番“自自然然”的味道。

小姑娘说,奶奶家门口现在长了一棵很大的绿植,就是奶奶捡的,去年春天捡回家,随手种在了家门口,没想到,经过2个月的生长,就长得成“巨无霸”,分享到网上之后,很多网友都说:“这是一棵报恩花,以快还生长的姿态来感谢奶奶的活命之恩。”

这棵绿植看起来真大气呀,像一棵小树一样,每天奶奶就搬着自己的小凳子,坐在旁边,别说还真好看,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安然感。

我看了此绿植之后,也觉得很喜欢,可在北方的我,虽然养花多年,却不知道此绿植名字为何,看起来像芋头的叶子,却比芋头大的多,那么它到底是什么绿植呢?

为此我专门去做了功课,才发现,此绿植是一种芋类植物,名为象耳芋,你看名字里有一个“象”字,估计是因为它的叶子长得像大象的耳朵,而且一听名字,就知道此绿植长得小不了。

确实如此,据小姑娘说,奶奶这一棵,刚刚捡回家的时候,只是一个根系,连个芽也没有,栽种之后,几场春雨之后,就长出了小芽,且小芽呈爆发式的生长,偶尔浇点水,就一天一个样,长得非常的迅速。

看到这棵绿植长得如此快,邻居们都说奶奶真是“养花高手”,啥花到她手里,都能长得很茂盛。

其实象耳芋地栽能长得非常快,但盆栽也很漂亮,有很多花友也在盆栽,放在客厅“一花成景”,十分大气。

有网友分享自己养象耳芋的经历这样说:“养不活绿植的姐妹,来看看这个,30块的快乐,谁懂啊?哈哈……四五天长一片长60+的大叶子太有成就感了吧!

看是不是很漂亮,而且也好养,若是你也喜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它吧!

|了解象耳芋

象耳芋原产于东南亚地区,尤其在泰国、马来西亚以及印度东北部等地较为常见。

在中国,象耳芋主要生长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江西等省份,其中亚热带地区的人们一直将其作为食用蔬菜来栽培。

象耳芋又名巨型芋、泰国芋头等,是天南星科芋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其根茎呈倒圆锥形且直立,叶片巨大,形状宽大类似象耳,可长达1米以上,有的叶柄长度甚至可以达到1.5米,形状长圆状心形或卵状心形,叶柄淡绿色并具有白粉,观赏价值极高。

它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别具一格的形状,给人以霸气威武之感。

其株型硕大而壮观,色彩丰富多样,不仅适合用于营造热带景观,也非常适合作为室内家居的装饰植物。

除了观赏用途外,象耳芋还具有实用价值。

例如,其叶柄可以生吃、凉拌、做汤、炒食和煮食,叶片则常被用作猪饲料,根茎富含淀粉,可作为一种工业原料,叶片还可以用于遮阳遮雨。

|家庭盆栽象耳芋的注意事项

一、土壤配置

土壤要求:象耳芋需要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使用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并加入适量的泥炭土、椰糠或颗粒土,以增加土壤的保肥性和透气性。

土壤管理:定期松土,避免土壤板结,确保象耳芋的根系能够自由呼吸和吸收养分。

二、光照需求

光照条件:象耳芋喜欢半阴的环境,避免直射阳光,以免晒伤叶片。最好将其放置在室内靠近窗户但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享受散射光。

摆放位置:不要将象耳芋放置在光线不好的角落,虽然它耐阴,但也需要一定的光照来维持正常生长。

三、温度管理

适宜温度:象耳芋喜欢温暖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20℃~30℃之间。

冬季保暖:冬季温度应控制在10℃以上,最好保持在15℃~20℃之间,以免叶片发黄和植株萎靡。如果室内没有暖气,可以使用塑料膜包裹象耳芋,留小孔透气,以抵御寒冷。

四、浇水法则

浇水原则: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春夏秋三季勤浇水,冬季减少浇水频率。

浇水方法:摸摸土,干了再浇,浇到盆底漏水即可。避免土壤长期干旱或持续潮湿,以防止烂根。

五、施肥

施肥周期:在生长期间,每隔2~3周或每月施一次稀薄的液肥,如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

施肥注意事项:避免施肥过多,以免烧坏根系。

冬季生长缓慢时,可以减少或停止施肥。

六、修剪与换盆

修剪:定期修剪枯黄的叶片和受损的部分,以保持植株的美观和健康。

换盆:根据象耳芋的生长情况,每隔1~2年换一次更大的花盆和新的土壤,为其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

换盆时,确保新土疏松、肥沃且排水良好。

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希望你喜欢,下期再见!

0 阅读:1
农民的花草世界

农民的花草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