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韵凝香处,文脉传千秋,檀香木雕笔筒

闲适斋 2025-04-11 07:14:08

老山檀香—诗礼传家图笔筒

尺寸:口径13.5*高度14.8cm 重868克

笔筒,自魏晋萌芽、经唐宋演进至明清鼎盛,从单纯收纳容器升华为文房文化载体,承载着士大夫 “修身齐家” 的精神追求。“诗礼传家” 主题常现于笔筒装饰,将《论语》“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的儒家训诫具象化。老山檀香雕诗礼传家图笔筒,以木中珍品为骨、匠人刀笔为魂,于方寸间凝聚千年文脉。

老山檀香学名白檀,主产于印度迈索尔与印尼爪哇岛,生长需数十年至百年,且十檀九空,素有 “一寸檀香一寸金” 之称。《本草纲目》载其 “辛温无毒,调中理气”,文人尤爱其层次丰富的香韵:初嗅清冽甘醇,继而醇厚绵长,久置暗香萦绕。其材色从浅褐渐变金黄,纹理细腻如绸,油脂线泛琥珀光泽。匠人依木性整料掏空,保留 “遇水不腐、百虫不侵” 特质,檀木温润与书香相融,恰似文人笔下留白。

此件老山檀香笔筒,匠人以刀代笔在笔筒弧面雕琢 “诗礼传家” 图景,画面以松筠为衬,亭台楼阁、远处山峦叠嶂,行云流水,古松深浮雕树皮鳞甲、细阴线密排松针(每簇仅 0.3 毫米);画面核心处,长者衣褶依 “行云流水描” 雕琢,童子捧卷手骨节分明,指甲半月形清晰。

“诗礼传家” 源自《论语》,是儒家家族绵延的精神密码。松竹象征君子气节呼应 “岁寒三友”,长者授学、童子恭听构建 “传道授业” 永恒场景。人物面部留白以浅凹勾勒五官,如水墨画 “虚笔”,观者可照见家族文化印记。檀香随笔墨氤氲,晨起临帖时清冽醒神,入夜翻卷时沉郁伴读,香韵与文脉跨越时空共鸣。

在当代书房,此笔筒既是实用文房器,更是文化符号,与宣纸白、端砚青相映成趣,在科技环绕中以古老香气抵御浮躁。指尖抚过松针纹路、凝视童子眉眼,触碰的不仅是檀木温润,更是千年诗礼精神的坚守。这方雅器如微型文化丰碑,让世家风骨永续,文脉薪火长明。

欢迎关注,每日更新家居空间雅器

0 阅读:3
闲适斋

闲适斋

中式家具研习 空间美学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