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人在宝玉心中,是什么样的地位?

写在名著 2024-02-17 21:10:44

不是爱人,但是是伴侣,而且是终身伴侣。

我常说宝玉是长不大的孩子,以至于他连个大名都没有——小孩子嘛,要大名也没用——,但其实,宝玉也有他成长的过程。

最初,宝玉是一种独占性的心理,要所有女孩陪伴着自己,“ 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到亲眼目睹了龄官与贾蔷的爱情之后,他了解到“ 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罢”;再后来,失去晴雯之后,他心理上做了最大的退缩:“ 还是找黛玉去相伴一日,回来还是和袭人厮混,只这两三个人,只怕还是同死同归的”。

这就是宝玉的底线了:黛玉和袭人,是他“同死同归”的终身伴侣。

这并不是一时兴起。事实上,早在几年之前,宝玉就曾分别向黛玉和袭人许下诺言:“你死了,我做和尚去”。这看似靠不住的承诺,最终居然兑现了。

宝玉后来的出家,我曾分析过,是受不了宝钗孜孜不倦的劝谏。黛玉并不劝他。除了爱情上的寸土不让之外,连“后手不接”这样严重的话题,黛玉也不强求宝玉接受自己的观点。

袭人喜欢劝宝玉,却不是像王夫人所说的:“凡宝玉十分胡闹的事,他只有死劝的”。袭人的劝,很会看机会,而且总是把自己和宝玉放在同一条战线上,劝宝玉“装出个……的样子来”,只要哄过贾政就行。同时,袭人的规劝,伴随着“柔情”或者说“柔媚娇俏”,有一点“性要挟”的意味。宝玉即使不肯接受,也不至于太起反感。

而宝钗呢,很有“女夫子”、道学家的气质。她对宝玉的规劝,是见缝插针,而且总是有理有据。这叫做“停机德”,就是劝夫之德,是封建社会里很推崇的一种妇德。

但宝玉又坚持不肯接受宝钗的规劝。八十回中还好一点,不高兴可以走来。到八十回后,宝玉宝钗结婚之后,他连回避都没处回避了。

这时候的宝玉,一定更思念求同存异的黛玉,和“用柔情以警之”的袭人。越思念她们,就越受不了宝钗。最后索性“悬崖撒手”、一走了之。

当初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的宝玉,是没想过黛玉会死、袭人会走的。到黛玉死了、袭人走了,他也还过了一段和宝钗在一起的日子。可是最后,他真的“做和尚”去了,也算是兑现从前的看似不可能的承诺吧。

0 阅读:6
写在名著

写在名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