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税战的风呼呼刮,也刮到了生猪市场。
有人可能觉得纳闷,这和猪有什么关系?
我们自己的生猪产能都还在高位呢,进口也微乎其微,这影响到生猪市场什么呢?
但现实情况就是,在大盘众多股价受关税战冲击接连走跌的时候,生猪养殖却大幅上涨,甚至多个巨头出现涨停。
但先别激动,咱们说的不是现货,现货行情基本没变。
那么这个问题就好理解了,明显猪价盘面涨停,更多是受消息层面或者叫情绪层面的影响,而非现实的供需。
为啥情绪层面激动了呢?

虽然说互加关税以后,和生猪领域确实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有间接关系,比如豆粕、玉米等,都是重要的养殖饲料原料,尤其是豆粕再次一涨三蹦高以后,再次拉升了饲料成本上涨的预期。
于是,受成本端上涨预期支撑,市场看涨情绪增加。
但是我们回到现实来看,生猪市场供强需弱的格局并未改变,而我们认为,现货之所以没有跟涨,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供需压制下根本涨不动。
第一,成本从来都不是决定猪价涨跌的关键因素。
有些产品确实有明显的成本支撑,比如说小麦,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底价上调,为的就是保障种粮人的成本收益。
但是猪价不一样,养殖成本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绝对作用,比如在前两年猪价大跌持续磨底的时候,何尝不是持续跌破成本价呢?
所以,拿成本来说猪价,这本身就不太成立。

因为这两年生猪养殖说的最多的4个字就是“降本增效”,控制成本成为考验各养殖户的一大技能。
而随着养殖集中度越来越高,猪价即便是跌破成本线,大企业也往往会选择硬挺,不会轻易放弃市场份额。
所以,成本对猪价走势来说影响并不直接。
第二,当前生猪市场依然是供应端博弈的局面。
为什么说是供应端博弈?
因为需求端根本不接招,因为需求端没啥可说的,还是两个字:惨淡,所以使劲在忙活的还是供应端。
包括出栏存栏也好,二次育肥也好,都是供应端的事,这也意味着,当前生猪市场供应依然宽松,所以总体上并不具备全面反弹的条件。
第三,情绪依然脆弱。
情绪会影响阶段性行情,但是生猪市场的情绪显然要脆弱得多。

比如你看小麦有情绪支撑,是因为政策面直接出手,提高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价格,然后储备库开收新麦,价格也几乎是给新麦定调,所以小麦的支撑是比较明显的。
玉米也有情绪支撑,一方面也来源于政策面,另一方面则来源于供需偏紧。
但是生猪不一样,生猪市场产能依然高位,再加上前期二次育肥也比较积极,以前当前上游大猪体重依然偏高,都说明生猪市场的供应压力依然是比较明显的。
仅靠关税导致养殖成本间接增加为依托的看涨情绪显然不够坚挺,所以当这波情绪释放以后,猪价可能存在继续回调风险。
本文完,欢迎关注并点赞,给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