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求助失败后外媒集体失声,如今的欧盟,怕是已沦为全球笑柄!

每日心灵慰藉 2025-02-12 17:06:00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欧盟曾一度以区域一体化的典范形象示人,高举着诸多普世价值的大旗,在全球事务中频繁刷 “存在感”。然而,近些年来,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之后,欧盟的一系列操作却让人大跌眼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个曾经辉煌的联盟,如今却是深陷泥沼,逐渐沦为全球的笑柄。

俄乌冲突伊始,欧盟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口号喊得震天响,“要和平”“反对侵略” 的声明铺天盖地,紧接着就雷厉风行地对俄罗斯实施了一轮又一轮的制裁,同时向乌克兰源源不断地输送各类援助物资。从经济领域的贸易限制,到金融层面的资金冻结,再到能源方面的禁运威胁,欧盟似乎是卯足了劲要在这场冲突中彰显自己 “正义使者” 的担当;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也是五花八门,从先进的防空系统到成批的武器弹药,再到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仿佛是在全力守护着那片战火纷飞的土地,营造出一副为了正义、为了团结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内核。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另一个角落,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诞与讽刺。丹麦的格陵兰岛,这个地处北极圈附近、看似偏远却资源丰富的岛屿,近年来屡屡陷入大国地缘政治博弈的漩涡中心。格陵兰岛不仅拥有海量的渔业资源,其地下蕴藏的稀土等战略矿产更是让不少大国垂涎三尺。据相关地质勘探数据显示,格陵兰岛的稀土储量预估可达数十亿吨,一旦合理开发,足以改变全球稀土供应格局。

然而,当有大国明 显表露出对格陵兰岛的觊觎之意时,欧盟却集体沉默,媒体也失声了。丹麦,这个北约与欧盟的双重成员国,在关键时刻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记得当年,丹麦当年怀揣着对经济腾飞的憧憬和对国家安全的渴望,先后加入欧盟与北约。彼时,欧盟描绘的繁荣共享蓝图,北约承诺的集体安全保障,如同两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丹麦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可如今呢?在格陵兰岛问题上,北约以所谓 “不涉及集体防御条款” 为由,选择冷眼旁观;欧盟更是连最基本的道义声援都吝啬给予。丹麦为了融入欧洲大家庭,在经济上付出诸多努力,遵循欧盟统一的贸易规则,调整自身产业结构,大量资金投入到符合欧盟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丹麦为了达到欧盟环保、农业等领域的规范要求,累计投入资金高达数百亿欧元。可当自身领土主权面临潜在威胁时,得到的却是冷漠回应。

这背后,实则是欧盟内部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在作祟。各成员国虽在名义上是一个整体,但在涉及核心利益时,往往各自为政。德国作为欧盟的经济引擎,其工业发展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供应,制裁俄罗斯让德国不少企业面临停工停产危机,能源成本飙升数倍,化工、钢铁等行业产能大幅下滑,失业率上升。法国则在非洲有着深厚的传统势力范围,为维护自身在非洲的经济与政治利益,不愿过度卷入俄乌冲突而分散精力。

再看其他中小成员国,像荷兰、比利时等,在权衡对乌援助与自身经济承受力时,也是满心踌躇。荷兰的花卉产业因俄乌冲突导致物流受阻、市场萎缩,损失惨重;比利时的钻石加工行业同样面临原料进口困难、订单减少的困境。在自身经济利益都千疮百孔的情况下,面对丹麦格陵兰岛问题,自然是无暇顾及,更别提挺身而出了。

欧盟在国际舞台上这一正一反的表现,恰似一面镜子,折射出所谓 “正义联盟” 在现实利益面前的脆弱与虚伪。弱小国家满心期待的庇护,在残酷的地缘政治和利益纷争面前,显得极为脆弱。当正义与利益的天平失衡,欧盟所宣扬的那些崇高理念,也变成了现在的笑话,沦为人们茶余饭后叹息的谈资。而这,也给全球其他国家敲响了警钟:这也充分说明在弱肉强食的世界丛林,唯有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在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时站稳脚跟,不沦为他人权衡利弊后的牺牲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