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海黄浦江畔,上汽集团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在“上汽之夜”盛典上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战略、技术与产品规划。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从“规模领先”迈向“全面领航”的宣言,更揭示了未来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电动化浪潮下的新竞争逻辑——技术平权与生态共创。通过整合全球资源、重构用户价值、突破技术边界,上汽正试图以一场系统性变革,重新定义中国汽车在全球产业中的角色。
技术平权:打破壁垒,重构行业规则
在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上汽首次提出“技术平权”理念,旨在通过开放合作与技术普惠,打破传统车企的“护城河”,推动行业资源的高效流动。
上汽宣布将在未来五年内实现Robotaxi的规模化量产,并通过共享出行模式降低用车成本,使自动驾驶技术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同时,新一代固态电池技术成为焦点:2025年底,首款搭载固态电池的MG4将量产,其能量密度提升30%,针刺与高温测试下实现“零自燃”,而2027年推出的“光启电池”将进一步采用全固态设计,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这一技术突破不仅解决了电动车的安全焦虑,更通过规模化应用降低电池成本,推动电动化普及。
上汽集团董事长 王晓秋
上汽的“银河全栈座舱3.0”系统首次实现与鸿蒙、安卓、iOS三大操作系统的无缝兼容,用户可通过手机、手表等智能设备完成90%以上的车控功能,真正将汽车变为“移动的超级终端”。这种跨平台整合能力,打破了传统车机系统的封闭性,构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生态。
上汽提出“安全平权”概念,将被动安全标准提升至国标的130%,并通过全域融合的安全体系(功能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覆盖所有车型。例如,其“魔方电池”已累计交付超50万台,以“零热失控”数据验证了技术可靠性。这种对安全底线的坚守,为技术普惠提供了可信赖的基础。
生态共创:从单点竞争到系统赋能
上汽之夜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共创”。面对智能汽车复杂度指数级上升的挑战,上汽选择与华为、地平线、Momenta等科技巨头深度合作,构建覆盖智驾、座舱、底盘的全场景技术生态。
根据不同品牌定位,上汽采用差异化的智驾方案:智己车型搭载Momenta的高阶城市NOA系统,荣威与MG主力车型采用地平线征程6系列芯片(算力最高达560TOPS),而宝骏则引入大疆的纯视觉方案。这种“多路线并行”策略既避免了技术绑定风险,又通过竞争加速迭代。例如,地平线的SuperDrive系统已实现对特斯拉FSD的全面对标,支持城区/高速NOA与智能泊车全场景。
上汽与华为的合作尤为引人注目。双方联合打造的“尚界”品牌将面向20万元以内市场,搭载华为纯视觉智驾方案,并通过鸿蒙生态实现车机与手机的无缝互联。此外,OPPO、火山引擎等企业参与AI座舱开发,进一步拓展了车载应用的边界。这种“技术供应商+车企+互联网企业”的三角合作模式,正在重塑汽车产业链的分工逻辑。
上汽宣布2027年落地第二代全栈线控底盘,支持线控转向与原地掉头功能,并同步推进“银河全栈4.0电子架构”,赋予车辆自学习与自进化能力。这些底层技术的突破,为未来L3级以上自动驾驶铺平了道路。
产品矩阵:从规模扩张到精准狙击
智己品牌将推出L6车型,标配800V高压平台、激光雷达与“灵蜥数字底盘”,后轮转向角度达18°,转弯半径仅4.69米,成为高端电动市场的技术旗舰。同时,荣威将在上海车展发布约瑟夫·卡班设计的豪华轿车概念车,剑指高端商务市场。
MG品牌以“全球车”定位加速新能源转型,2025年推出的6款新车覆盖8万至30万元价位段,并计划推出全球首款半固态电池车型。而上汽大众与通用则聚焦“合资2.0”战略,2025-2027年将推出30款新能源车型,其中上汽通用新车的产品定义100%由中国团队主导。
从越野SUV到运动跑车,上汽未来产品线覆盖11个细分品类,甚至包括皮卡与定制化车型。例如,宝骏享境中大型轿车搭载大疆灵眸智驾3.0系统,瞄准年轻科技用户。
争议与挑战:平权理想下的现实博弈
尽管上汽之夜描绘了宏伟蓝图,但挑战依然存在:
技术普惠的代价:固态电池量产需要巨额投入,如何平衡研发成本与终端价格?
生态主导权的争夺:与华为等强话语权伙伴合作,是否会削弱上汽的核心竞争力?
组织惯性的突破:传统车企的科层制架构能否适应互联网化的敏捷开发?
对此,上汽集团总裁贾建旭以“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回应质疑,强调将通过“内家拳(技术自研)+外家拳(开放合作)+组合拳(全球本土化)”的三重策略破局。
上汽集团总裁 贾健旭
内家拳:上汽把上汽乘用车、上汽国际、研发总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业务整合在一起,让资源更集中、目标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同时,上汽还组建成立了上汽商用车,以上汽大通为核心,构建技术共享、全球先进的商用车发展战略。
外家拳:上汽继续深化与大众等合资伙伴的合作。几十年来,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积累了深厚的用户基础,上汽不仅要继续巩固这些优势,还要推动合资合作进入技术共创的2.0时代。未来,上汽的全球合作伙伴将采用上汽最新的电子架构、智驾系统等技术。
组合拳:上汽的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战略,就是要利用上汽的市场先发优势,不断扩大海外版图,持续输出“中国智造”。上汽把全球市场划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个性化、智慧化的产品方案,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上汽要把“中国上汽车”开遍全球每个角落,让中国汽车标准成为全球汽车标准。
结语:2025上汽之夜的意义远超一场产品发布会。它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从“市场换技术”的跟随者,转变为“技术定标准”的规则制定者。通过技术平权,上汽试图消解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对立;通过生态共创,它正在构建一个跨产业的价值网络;而通过组织变革,其目标是从“汽车制造商”进化为“出行解决方案服务商”。正如上汽所言:“We are more than auto”——这场变革的终点,或许是一个以车为载体的全新生活方式生态。未来十年,这场始于技术、成于生态的转型,或将重新书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