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途,年富一年:甲辰龙年迎春古钱币展

关中拍客 2024-02-18 23:52:14

2024年2月2日至3月15日,在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第一展厅内,举办以“钱途 年富一年”为主题的甲辰龙年迎春古钱币展,首次展出近年来秦咸阳城遗址周边出土的百余件(组)不同时期的古钱币——

2月7日下午,我来到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迎面搭建起喜庆的“龙门”通道,可爱的卡通龙捧着“半两”钱币。在这座小小的博物馆中,到处都充满节日喜庆之感。新城处处有历史,无论地上地下;春风来时尽传播,无论大馆小厅。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拥有时代连续、脉络清晰、内涵博大、特色鲜明的古代钱币文化。从原始海贝到早期的刀布币和圜钱,再到使用两千多年的方孔圆钱,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铸造技术、工艺美术、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等。

走进展厅,面积不大,周围墙壁被涂抹成鲜艳的红色,天花板也悬挂着喜庆的红灯笼。在两侧的展柜之中,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配合相应的说明文字,展示不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古钱币。

环绕展厅一圈儿,依次分为周、秦、汉、新、三国、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跨越上下三千年,串联中华文明史。

钱币初现,百花齐放。先秦时期,以海贝充当原始货币。将天然的贝壳背面磨平,钻一穿孔,便于携带,称为“货贝”;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国家制造的钱币各不相同,包括金版、蚁鼻钱、圜钱、布币、刀币、铲币等。

大秦一统,通行半两。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确定方形圆孔的半两钱为法定货币,成为两千多年不曾改变形状的铜钱鼻祖,结束了中国古代钱币形状各异和重量悬殊的杂乱局面。

五铢乃兴,汉脉永承。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全部销毁,将铸造钱币的权利收归中央。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开始铸造五铢钱,重如其文,每枚3.5克。从此以后,五铢钱沿用近700年。

新莽改制,昙花一现。公元7年到公元14年,王莽进行三次币制改革,将钱币分为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频繁更换货币,币制多变,内容复杂,越改越乱,最终失败。

民族融合,永通万国。东汉以后,朝代更迭频繁,国家长期分裂。三国两晋至十六国南北朝时期,钱币品种繁多,大多铸造粗疏。其中,北周发行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的钱文清晰俊秀,合称为“北周三品”。

盛唐锦绣,推陈出新。武德四年(621),为了整治混乱的币制,唐高祖下令铸造“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流通的五铢钱,成为古钱币从重量向年号演变的过渡。钱文由书法家欧阳询书写,轮廓细致,文字精美。

丝路不断,中西互通。汉唐时期,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国际商业贸易繁荣,大量外国钱币流入。在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古墓中,多次发现西方国家铸造的金币。

在展览的结尾处,陈列着两枚“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出土于秦汉新城渭城街道摆旗寨村西魏墓葬内,乃国内考古发现迄今时间最早的西方国家货币。正面是右手持长矛的皇帝头像和“阿纳斯塔修斯”字样,图像清晰,重约3.1克。背面是站立的侧身带翼女神,被称为“胜利女神”。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