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赖清德当局都有哪些应对动作?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吗?
特朗普只是放了几句狠话,赖清德就光速滑跪,未“战”先降。无论是在竞选期间,还是正式担任总统后,特朗普在涉台议题上的表态都不多,但核心都是“美国利益至上”。所以他的关注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台当局要多交“保护费”。
第二:台湾地区的半导体企业,抢了美国的生意。
特朗普
连传统盟友都不会放过,更何况台当局,所以既然特朗普有所不满,接下来必然会有所行动。对于这点,赖清德倒是看的很清楚,一边派人前往华盛顿游说,另一边又召开高层商讨对策。不过据美国官员透露,台当局的游说效果微乎其微,特朗普压根就没有多理会。
至于台当局商讨出来的对策,其实就是全方位讨好美国。首先,向美国采购更多的能源。美媒《纽约时报》报道称,台当局的官员和商界人士向美方介绍称,已经准备好从阿拉斯加购买更多能源,并在其他领域,促成与美企间的新交易。
其次,在半导体领域,试图向美国证明自己的价值。赖清德声称,将提出“全球半导体民主供应链伙伴倡议”,与美国等所谓的“民主伙伴”,打造一条多元化且具有韧性的供应链。言外之意,就是愿意在半导体领域全面配合美国。但赖清德的示好,显然没有找对方法。张口闭口就是“民主伙伴”,拜登可能喜欢听,但特朗普只注重实打实的好处。
在特朗普看来,这些台企手中的订单,都应该交给美国。要想避免被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波及,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赴美建厂,在美国投资。此前台积电已经应了美方的要求,前往亚利桑那州投资设厂。但现在看来,特朗普并不满足于此。
第三,在安全领域,向美国交更多的“保护费”。赖清德表示,将优先特别编列防务预算达到GDP3%以上的目标,以去年岛内的GDP换算,也就是1600多亿,比2023年防务预算占GDP2.4%的比例大幅上涨,这就是在回应特朗普多交“保护费”的表态。
这笔增长的防务预算,很大概率将用于向美国采购武器装备,这也意味着,美国对台军售可能会变本加厉。在对外军售方面,特朗普的立场向来比较激进。例如在莫迪访问美国期间,特朗普松口表示,愿意向印度出售F-35隐身战机。而在此之前,由于印度部署有来自俄罗斯的先进防空系统,所以对印出口F-35隐身战机一事,美国都拒不松口。
再回顾特朗普上个任期的对台军售情况,虽然频次没有拜登任内多,但军售内容更加激进,例如“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F-16V战机、“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等等,这些都是进攻性武器,也都是在特朗普上个任期内达成的。所以我们要提防,在开启新的任期后,特朗普也会有类似举动。
不过各方都清楚,单靠对台军售,根本无法扭转两岸之间的军力差距,这些“保护费”,也无法阻挡两岸统一的历史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