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误会过的开国上将,他一生严于律己,死后无人吊唁

独家故事 2025-04-16 20:06:09

1955年大授衔前夕,据说毛主席在审阅拟授衔上将的名单时,亲手划掉了王建安的名字,并且还在他的名字旁边批写了“骄傲自满降一级”7个字,此举导致王建安没有参加1955年的大授衔。

在新中国的57位上将之中,在1955年只授衔了55位上将,有两人是后来补授的,一位是因工作耽误了的李聚奎上将,另一位就是因上述原因导致的王建安上将,那么后来为什么又补授他上将呢?

在毛主席划掉了王建安的名字之后,负责授衔工作的罗荣桓重新查阅了王建安的档案,发现无论是战功还是资历,王建安都足够授上将衔,不过毛主席有了批注,罗荣桓也不好反驳,就暂时没有给王建安授衔。

直到后来有了合适的机会,罗荣桓才替王建安向毛主席做出了解释。原来那是在1942年的时候,当时王建安和陈毅搭档,他给陈毅当副手,担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在一次战斗中两人因意见不同发生了分歧争吵。

王建安冲陈毅拍了桌子,还摔门而去,事情在传出之后逐渐偏离了事实,也有些夸张了,实际王建安事后给陈毅道歉了,陈毅也原谅了王建安,不过这件事传到了毛主席那里,王建安就留下了一个不尊重上级、骄傲自满的印象。

在罗荣桓替王建安解释之际,王建安的一些战友也上书帮他说明情况,毛主席这才意识到是误会了王建安,自己对王建安的评价不全面,于是在1956年1月,为王建安补授上将衔。

王建安不仅战功卓著、资历深厚,他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之中,还是出了名的公正廉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大授衔之后,王建安长期担任副职,先后担任过沈阳军区副司令、济南军区副司令和福州军区副司令等职。

叶帅对王建安有过评价,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事实确实如此,王建安长期担任副职从未抱怨,他对待工作始终是兢兢业业,对自己也始终是严于律己。

有一次秘书通过协商,找到粮油店免票为王建安买了几斤花生油,主要是因为王建安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只能吃植物油。没想到王建安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批评了秘书,向粮油店补交钱。

在王建安看来,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是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否则风气就很容易被带坏了。王建安在担任中纪委常委期间,每次外出工作他都不准地方搞宴请,他和工作人员每餐也只能是四菜一汤,不许超过标准。

王建安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从不许子女搞特殊,当子女想从外地调回北京工作时,王建安坚决不许。王建安甚至还说过,只要他活着子女就不要想回北京,因此直到王建安去世,他的子女仍在外地工作。

1980年7月,王建安在病床上叮嘱,自己死后不开追悼会,也不要通知亲友参加葬礼,骨灰撒在老家的地里肥田,7月25日,王建安病逝,享年72岁。遵照遗嘱,没有为王建安办追悼会,无人前来吊唁。

0 阅读:48
独家故事

独家故事

分析讲解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