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在意发动机了?真相是什么

中新汽车 2024-11-19 19:40:49

百年汽车,被“软件定义”?

忽然之间,人们谈论一辆新车,鲜少去讨论发动机了。

2024年广州国际车展开幕前日,一辆东风岚图知音在武汉驶下生产线,标志着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这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首次在年度内达成这一目标。在刚刚过去的10月,中国品牌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攀升至74.6%。这些数字意味着,如今销售的新车,绝大多数已经是新能源汽车了。

“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说明汽车工业的转型已经在中国发生。”岚图汽车CEO卢放在广州车展上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汽车的电动化已经初步完成,智能化也将快速普及。卢放预测,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有望突破1200万辆。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

在11月15日开幕的2024广州国际车展上,电动汽车遍及各大展台。梅赛德斯-奔驰更是带来电动大G,这台无数人心目中的Dream Car,如今带电而来。“智能不是电车专属,奔驰油车也很智能”,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如是说。

广汽本田携全新电动化体系亮相2024广州国际车展,发布了全新纯电动品牌「烨P」,基于全新一代智能高效纯电专属平台Architecture W(以下简称:W架构)打造的烨P7量产版首次亮相。据悉,W架构是迄今为止本田全球最具顶级操控稳定性的纯电架构。不仅仅要满足用户“看得见的科技享受”,更要提供“看不见的驾趣灵魂”,实现烨P品牌的口号“随我所控”。

产业的巨变裹挟行业洗牌如海啸般呼啸而来。如果说传统汽车产业卷的是发动机,电动化进程中卷的是电池,那么在电动化、智能化并行推进的今天,汽车产业已经到了卷科技的时刻。

造车新势力、互联网、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曾被称为汽车行业闯进的“野蛮人”,但如今,智能化正彻底改写汽车行业原有的竞争格局。

“不得不承认,造车新势力市场嗅觉更敏锐。传统车企此前和用户之间是断层的,历史包袱也比较重,转型相对更晚。”卢放坦言。

科技与汽车,深度融合

科技与汽车曾是两个不同的行业,如今,二者正深度融合。科技公司跨界造车的浪潮方兴未艾,汽车企业如今已开始集体秀科技。

11月12日,科技圈盛会百度世界2024大会在上海举办。尽管百度世界2024大会是以“应用”为主题,但在展示区内,极越、萝卜快跑以及搭载了Apollo的全新XT5、GL8陆尊PHEV车型占据了重要位置,吸引了大量观展者的关注。

百度世界2024大会AI应用小镇内的展车(摄影/刘珊珊)

百度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演讲中表示,硅谷投资人马克·安德森曾提出软件吞噬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但这个世界不应该被吞噬,而应该被创造。李彦宏说:“AI时代,应用创造世界。”

马斯克曾对AI发展速度做出了惊人预测:他认为,AI的能力每年将提升10倍,到2029年时,AI可能具备相当于80亿人类的计算能力。

11月7日上市的AI汽车小鹏P7+,上市仅12分钟就收获了10000台大定订单,成为小鹏汽车旗下名副其实的“爆款”新车。“小鹏P7+的大定下单速度已经打破小鹏历史最快纪录。”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如是说。而P7+最大的亮点就是全系标配无图视觉智驾。

在百度世界2024大会同天晚上,比亚迪与华为联合发布方程豹品牌全新车型超级混沌智能硬派SUV豹8在深圳上市,新车最大的亮点就是搭载了华为领先的高阶智驾方案——华为乾崑智驾ADS 3.0。

而智能也已经不是科技与新能源车企的专利。同样是在11月12日,红旗品牌举办新能源之夜,发布了天工纯电平台以及九章智能平台,在智驾与智能领域开启深度内卷。基于这两大平台打造的首款中大型SUV天工08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预计12月中旬正式上市。

红旗智能驾驶(摄影/刘珊珊)

在发布会上,红旗展示了一条车辆通过智驾系统轻松穿越繁华闹市区的视频,红旗向外界传递的信息是:在智驾时代,最懂国内路况和中国人驾驶习惯的,还是国车。

作为昔日传统车企的代表,奥迪与上汽合作的首款新车——一款为中国市场而来的电动车也于近日正式亮相。基于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奥迪将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而在奥迪与上汽的合作中,德国团队主要完成包括内外饰在内的设计、工程和整车研发等工作,上海本土的工程团队负责人机交互、智能化等部分。

其他主流合资品牌也在持续发力。在广州车展上首次亮相「烨P」品牌首款车型烨P7,号称倾注了本田全球最先进最多的资源和科技,提供用户最需要的三大价值:功能价值、情绪价值、资产价值。将凭借W架构全面革新的智能、安全、呵护、品质实力,直接解决八大纯电用车场景痛点。

卢放表示:“汽车的电动化发展在中国,我认为技术开发上已基本完成,当然在电池方面可能还会有迭代,包括电压的平台可能也会有迭代,但大体上汽车电动化已经初步完成。但在智能化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汽车产业很强的供应链配套需求,去进一步拉动中国其它的包括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软件、芯片等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汽车是一个带动性非常强的大产业,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普及,它一定会把很多相关的产业升级带动起来。”

行业巨变缘何而来?

汽车产业的变革来得太快,这背后,是市场变化带来的压力与危机。

从近期发布的车企财务数据来看,传统燃油车企业普遍面临大幅下滑的压力。

上汽集团第三季度净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93.53%;广汽集团第三季度净亏损13.96亿元,录得自2010年上市以来,该公司最大的单季亏损;长城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33.50亿元,同比下滑7.82%;长安汽车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48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6.44%。

流“血”的不止中国汽车集团,还有外资品牌。数据显示,‌包括奥迪、宝马、大众、通用等均出现净利润大跌。‌其中,宝马集团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汽车业务板块的息税前利润同比下跌79.8%;奥迪第三季度营业利润暴跌91%;而通用汽车第三季度在华净利润为亏损1.37亿美元。‌

因此,对于汽车产业的参与者来说,无论昔日曾取得多么耀眼的成绩,想要赢得当下及未来,转型势在必行。而这一转型不仅仅包括电动化,更是在智能化领域加速布局。这也让科技与汽车之间界限越来越模糊。

“伴随中国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智能驾驶技术的装载率和渗透率也在飞速增长。”重庆长安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软件架构工程总经理曹斌在2024中国汽车软件大会上表示,“对于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在如此庞大的市场上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是极其罕见的,这表明新的汽车形态正在中国市场加速诞生和涌现。”

曹斌表示:“进入智能生产时代后,算力、算法和数据成为全新的生产要素,这在工业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状态。随着数据的增加、算法的优化,我们对算力的需求不断加大;而算力的增强又进一步推动了数据的产生,进而促进算法的智能化提升。三者将互相促进,不断迭代进化。”

“与其在变革的时代随波逐流或者感叹‘卷’的不易,不如看到未来的方向,坚定按照我们所设想的方向推动新的物种、新的汽车出现。不仅仅要在智能化用软件技术、AI技术装备我们的汽车,同时还要探索传统的部件,如动力部分、底盘部分甚至车辆控制部分。”曹斌表示,“我们习以为常的部件,也许它们在未来都应该发生深刻的变化,被软件化、AI化,都能够在中央计算大脑中集中控制,并且持续进化,这也是我们所构想的。同时未来的交通工具将不仅仅是移动的工具,它会具备从出行产品、出行服务到生态服务的全方位属性,不仅仅解决出行的问题,还会深刻改变我们工作生活的状态。”

机遇与问题共存

根据《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5年L2-L3级的智能网联汽车的国内渗透率将超过50%,2030年超过70%。2020年我国L2级车型渗透率仅15%,其后5-10年我国汽车智能化产业有望保持30%以上增速。未来汽车产业的变革重点,一定是围绕智能化。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移动智能终端。

在这个过程中,汽车收集和产生的数据量急剧增加,涵盖了驾乘人员的个人信息、车辆运行数据、环境感知数据等多个方面。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个人的隐私权益,还可能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国家安全等多个层面。因此,加强汽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向软硬件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建议企业发挥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强软件自主研发,实现安全可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在2024中国汽车软件大会上表示,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以及软件生态企业也需要联合起来,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付炳锋进一步表示,期望汽车软件行业形成开源文化,携手构筑一个开放、开源、共享、协同的汽车基础软件生态,推动产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认为,在进入AI高速发展时代的当下,AI技术目前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及挑战,例如在数据获取和处理能力方面,AI技术所需要大量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仍然存在瓶颈,尤其是高质量的标注数据;在复杂场景的适应性方面,路车云AI技术需要适应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和天气变化,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雨雪雾天等,这对AI技术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法律法规和伦理问题方面,AI技术的应用仍面临隐私保护、数据安全、自动驾驶的责任归属等问题亟待妥善解决。何积丰建议,下一步需着力推进深度学习、联邦学习和可解释AI三方面的技术工作。

与传统的硬件更新相比,软件更新更加灵活和快速。通过远程软件更新(OTA),汽车制造商可以迅速修复漏洞、添加新功能或改进现有功能,从而延长汽车的使用寿命和保持其竞争力。

不过,长春汽车检测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网联研究院总师吕刚在2024中国汽车软件大会上也表示:“现在一部分企业因为有OTA这种技术的存在,它将不成熟的产品直接推向市场。有客户抱怨,车企宣传的功能发现到手了没有,企业却解释称半年后会OTA,这就是把一个不太成熟的产品推向市场。甚至把一些必要功能都没有完成验证就开始进行销售,这样一个半成品存在安全问题,事实上消费者进行了公测试验品。”

“不断的软件升级,软硬件的匹配,验证是否足够?软硬件升级后出现事故,权责问题也屡次发生。”吕刚表示,“软件升级之后,引入车辆网络安全问题,安全评估验证不足的问题,以及隐私收集、数据出境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监管。”

毫无疑问,智能化是汽车行业的未来,也正替代发动机成为行业内关注的焦点。但是,这只能说明行业发展方向,并不足以成为判定传统车企走向末路的依据。在造车这场漫长的马拉松赛程上,胜负仍远未到下定论的时候。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