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4年去北京接兵,请战友下饭店花了24元,没想到还接回个师长

木棉漫语者 2025-03-25 09:18:13

“你知道吗?那顿饭花了我三个月津贴。”王建国吐出一口烟圈,眼神飘向远方,似乎陷入了回忆。老友刘老四听后,不禁瞪大了眼睛:“不会吧?那时候三个月津贴得五六十块了吧?”王建国摇了摇头,淡淡地说:“二十四块。”刘老四猛地站了起来,惊呼道:“什么?74年的二十四块?老王,你糊涂了吧!那可是五十年前的事了!”王建国笑了笑,没有说话,思绪却回到了1974年的那个冬天,一段奇特的经历在他脑海中缓缓展开。

那一年,王建国二十六岁,刚晋升为营长不久。十二月的一天,他接到团里命令,要带队去北京接新兵。出发前,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让他别乱花钱,毕竟二十四块在当时可不是小数目。母亲却悄悄塞给他一叠钱,让他在首都别亏待自己。出发前夜,连长语重心长地和他谈话,强调这次任务的重要性,也表达了上级对他的信任和期望。

第二天清晨,王建国带着几个班长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一路上,他反复翻看着文件,心中忐忑不安。老班长李德武看他紧张的样子,笑着打趣道:“营长,别那么紧张,又不是去打仗。”王建国勉强笑了笑,这是他第一次独立带队执行如此重要的任务,肩上的责任让他感到压力巨大。

到达北京站后,一位戴着眼镜的干部前来接站,他自我介绍叫周明。周明热情地招呼他们,说晚上要请他们吃北京烤鸭。王建国连忙婉拒,表示他们自己解决就好。安顿好新兵后,已经是傍晚时分。几个班长围着王建国,劝他去尝尝北京烤鸭。王建国有些犹豫,军人要严守纪律,可大家确实也累了一天。老班长李德武也劝说道:“去吧,又不是公款吃喝。”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

香喷喷的烤鸭端上桌,连老班长李德武都忍不住咽了咽口水。他们正吃着,周明突然推门而入,笑着说:“真巧,我也来吃饭。”说完,就在他们旁边坐了下来。王建国顿时感觉有些不自在,担心被误会违反纪律。结账时,老板报出价格:“二十四块。”王建国心里一惊,这比他预想的要贵得多。这时,周明却已经付了钱,说道:“我请客。”

回程前,王建国被通知去司令部一趟。他一进门,就愣住了。周明身穿将军礼服,肩章上的军衔赫然是师长。师长微笑着说:“小王,这些天我一直在考察你。你表现得很好,尤其是始终严守纪律这一点。”原来,从到北京开始,这便是一场精心安排的考验。

回到家乡后,刘老四听完王建国的讲述,仍然不解地问道:“就为这个,值当花二十四块?”王建国坚定地回答:“值!因为那不是一顿饭的钱,是明白人生道理的学费。”五十年过去了,那顿烤鸭的味道早已淡忘,但那个寒冷的冬日,那次隐藏的考验,以及他对军人操守的坚持,却永远铭刻在他的记忆深处。

王建国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这次经历对他日后的军旅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始终牢记着那次在北京的“教训”,时刻以一名优秀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部队的几十年里,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基层营长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

王建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格,往往体现在细微之处。看似简单的日常选择,可能就隐藏着重要的考验。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其中蕴含的道理。而他所坚守的军人底线,也成为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顿24元的饭,究竟是偶然的巧合,还是精心设计的考验?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故事?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4 阅读:1009

评论列表

謝少波

謝少波

14
2025-03-31 15:41

胡编乱造。74年哪来的肩章、将军服?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10
2025-04-01 10:09

70年代初,排长每月50多块,连长60多,营长不到70吧,

何志良

何志良

6
2025-03-31 19:30

胡说八道

君主

君主

5
2025-04-01 13:38

胡编乱造

大海

大海

2
2025-03-31 22:14

那个时候是吃大餐了,你也真会吹牛皮。

用户10xxx76

用户10xxx76

2
2025-04-01 10:07

没编好啊!

冯延吉

冯延吉

1
2025-04-01 00:22

胡编乱造,连长嘱咐营长,74年那有穿将军服的,营长一个月最少工资在56元以上,还三个月津贴,那是第三年兵每月津贴8元。

木棉漫语者

木棉漫语者

木棉花开,漫语生活的坚韧与热情,伴你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