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生离死别”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它的出现无人可以预料,而身处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情况发生的概率似乎很大。
生于1921年的张淑英老太太,九十多岁了日日还要去码头坐一坐,她不是为了放松心情,也不是为了看风景,她像是在等待一个人,一个可能永远都等不到的人。
就这样从十六岁开始,足足77年,她不知道掉了多少眼泪,但这个“心愿”她始终没有忘记。在她93岁时,重庆这位张淑英老太太终于等来了结果。
那么她的“心愿”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张淑英与钟崇鑫
张淑英的出身很好,那么年代能有书读的女子能有几个,但家庭环境优渥的张淑英,家便是他的底气。从小受文化熏陶,使得她整个人都被读书的气息包围。
除了文化精神上,张淑英长得亭亭玉立,是很多人喜欢的对象,当然也不缺追随的男子。
毕竟身处思想落后的年代,即使张淑英不想考虑,到了年纪,家里人乃至周围的长者也得给她张罗起婚事来。
十四岁,张淑英刚刚读完私塾,很快就有人给她介绍对象,也可以说就此她就遇到了那个爱她、护她的人。
他就是国民党军官钟崇鑫,身份足以显赫,身上的气质自然不凡,所以在钟崇鑫身上,自然会有张淑英看中的地方。
而且不同于其他国军军官,钟崇鑫对张淑英的爱也是由内而外的。
钟崇鑫出身黄埔,是国民党少校参谋,他身上的文化气息同样浓厚,只是身份、气质相差不大的两人,年龄上却差了不少,因为钟崇鑫足足比张淑英大了十六岁。
不过看对眼的两个人,只能说年龄不会成为问题,而后两人相识相爱,没有多长时间,两人就走到了一起,并完成了人生大事。
钟崇鑫给了张淑英最好的,张淑英也全心全意的支持着他,照顾着他的生活。
但钟崇鑫毕竟是国民党军官,时常征战沙场必不可少,张淑英担心着,但也只能陪伴着。只要钟崇鑫去哪,她便跟着去哪。
这不1935年,钟崇鑫受命调到南京,张淑英也便紧紧跟随去往。在这期间,他们可以说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生活。
钟崇鑫本就脾气好,平常上班,回了家就会好好疼妻子。张淑英则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每天洗衣做饭时肯定的,虽说都是简简单单的饭菜,但在钟崇鑫那里似乎珍贵无比,甚至还会赞不绝口。
我们说过钟崇鑫不同于其他国民党将领,只要每次发了军饷,他都会原封不动的交到妻子手中,可以说钟崇鑫在他自己身上抠抠搜搜,但在妻子身上那是相当的大方。
这一美好有爱的生活令人动容,甚至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日军踏足,我国每一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战事吃紧,钟崇鑫自然赶赴前线,并在命令调动下,调防至上海。
这时钟崇鑫自然不能带着妻子去冒险,而他们夫妻俩也就不得不迎来分别。可此后相爱的两人并未再见面,张淑英最后等来的不过是他已经牺牲的消息。
此前钟崇鑫给张淑英讲过不少国家大事,而军人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情况钟崇鑫也有向她严明,所以分别后,张淑英没少为他担心。
不过战事蔓延,张淑英也便一度带着婆婆颠沛流离,逐渐向内地后退。当时通讯困难,张淑英得不到一点消息,但她还是会努力打听着,直到知道了他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其中很多人都生死不明,而钟崇鑫也便在其中,这时候可以说没有消息也可能是好消息。而张淑英这一等就是七年。
1944年在重庆,张淑英确实有了丈夫的消息,从钟崇鑫的战友口中,她得到的却是钟崇鑫已经牺牲。一时间,张淑英泪流满面,而过去种种,已然成过往。
这时张淑英还有婆婆照顾,可是消息被婆婆得知,不久她也便跟着去了。张淑英成为孤家寡人,他们没有儿女,她本可以改嫁,也可以在内战爆发后,跟着父母前往台湾。
可是张淑英都拒绝了,因为她就是要留在重庆,留在他的家乡。
寻找钟崇鑫的消息
1949年,张淑英接受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国家来到和平时期,张淑英可以说有了一个圆满的家庭,他们还有了自己的儿女,但她的心中似乎还有一个羁绊。
她的过往没有尘封起来,后来张淑英将她的故事讲给儿女,子女为之动容,甚至也开始为母亲寻找钟崇鑫的下落,不管生与死,张淑英希望知道的更多,更希望知道他被葬在何处,再见一见他。
根据母亲的消息,子女下了很大的功夫,只是不仅资料少,距离那时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历经千辛万苦,他们还是在书中查询到了关于钟崇鑫的记录。
钟崇鑫确实牺牲,他随部队官兵阵亡于雨花台阵地。虽然张淑英已经做好最坏打算,但听到这一消息还是会忍不住痛心。
孩子们顺着线索继续查询下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台北忠烈祠里发现了钟崇鑫的名字,而张淑英的下一个目的地可以说就是那里。
77年后,张淑英的心愿终于达成,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她踏上了前往的飞机,虽然这时的张淑英已经93岁,但她还是拿出了最好的状态,去见了钟崇鑫。
过去的回忆涌向,但终究已经物是人非。
张淑英一次又一次的抚摸着钟崇鑫的名字,我想她想清楚很多,也了了她多半生的心愿。
刻骨铭心的感情
钟崇鑫牺牲在了抗日时期,而他与张淑英的故事催人泪下。而他们的故事,何尝不是战争年代的一个缩影,除了他们,还有很多相爱的人,却不能一生相守。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爱情、亲情、友情弥足珍贵。战场上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是多少个家庭的悲伤。他们都有人记挂着,当然为国牺牲的英雄们,更为我们都牢记着。
七十七年的等待,这份感情深刻,更刻骨铭心。
结语
战火纷飞的年代,有无数像张淑英一般的女子,他们等着生活的安稳,也等着丈夫的归来。还有革命年代,“分离”很常见,但这背后更是无数的眼泪。
先辈们的付出只会更甚,他们的精神我们牢记,而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更要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