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伊尹流放商王太甲,但还能归还权力,这符合人性论吗?

浩然文史啊 2024-11-06 09:37:58

商王

说道古代权臣篡位夺权,都以商代伊尹、汉代霍光为标榜,表明自己掌权,只是为了替君上分忧。伊尹、霍光是侵夺君上权力的代表性人物。霍光的事迹较为具体,但伊尹的事迹较为模糊。大家多知道伊尹是贤臣,辅佐汤夺天下,但伊尹更是权臣,直接放逐了商王太甲。如此权臣能有好下场?

一、伊氏部落

今天所说的商代著名大臣伊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伊尹名阿衡”,《孙子兵书》说他“名挚”。汉代大儒孔安国认为伊尹的确名挚,阿衡是其官名。关于伊尹的出生地,这是研究伊尹的第一个难题。夏商时期,人们仍未脱离部落状态。今天认为伊尹为少皞氏的嫡系后裔,其姓已经不可考证。在《水经注》伊水条记载了伊尹的故事,所以有人认为伊尹居住在伊水,以伊为氏。三国谯周在《古史考》中说伊尹生于空桑,空桑在陈留(今河南开封)。但学界根据《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做出最新论证,伊尹应当居住于山东泗水,即曹县一带,泗是伊的通假字。

商朝贵族

当时夏朝的东方有许多部落,伊氏就是其中之一,但其实力并不强大,这些部落就是所谓的“夷”。诸夷之中,以方夷和白夷最为强大,他们接受夏朝爵位,作为夏的代言人统治诸部,伊氏是被统治的一支。

二、伊尹的身份

夏桀时期,桀强化了对东方的控制,加大了东方贡赋,并向东方部落发起进攻。《竹书纪年》记载了桀进攻岷山的故事;《韩非子》说“桀索岷山之女”。桀进攻岷山,岷山诸侯将两名美女献给桀,桀才退兵。中央夏王直接插手地方,东夷诸部遂对夏政权展现了巨大的离心倾向。而此刻商部落自北部南下,获得了部分东夷部落的认可,他们希望和商结盟,以摆脱夏的控制,而其代表就是伊氏部族。

殷商诸侯

关于伊尹的身份,说法众多。常见的是媵人庖厨说,这出自《吕氏春秋》。《吕氏》说汤求婚于有侁氏,伊尹作为媵人陪嫁过去。所谓媵人,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解释为仆役,但是放在先秦这个词则是指奴隶。奴隶也分很多职业,《吕氏》说伊尹是“其君令焊人养之”,就是负责饮食烹饪的奴隶。

今天研究认为,在那个身份等级分明的年代,奴隶很少有学识,更不可能逾越身份,所以伊尹不可能是负责厨房的奴隶。他真实的身份应该是巫。夏商时期,巫的范围很广,不仅是跳大神的巫师,也包括文职人员,所以伊尹才有治国安邦的才能。甲骨文中尹字像人手执杖,形象地说明了部落族长、巫师的权威。其后从“尹”字演化出了“君”字。因此今天多认为伊尹就是伊族的族长,承担巫师的使命,负责沟通天地,同时掌握书籍文字,通晓乐舞,负责操作祭祀用的鼎俎。

先秦奴隶

三、汤和伊尹的造反

当商部落突然出现在东方,东方部落摇摆在夏商之间。《孟子正义》就记载伊尹“五就汤,五就桀”,在夏商之间反复横跳。但有人认为,伊尹在族长身份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间谍。《孙子·用间》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认为他在夏商之间反复横跳,就是在给汤传递情报。

《吕氏春秋》中说,汤心怀大志,想要夺取天下,但又怕夏朝过于强大,所以就派伊尹去做卧底,为了防止夏王不信,汤和伊尹还演了一出苦肉计,汤假装拿弓箭射伊尹,伊尹亡命于夏,卧底三年后返回商部落,带回了夏的最新情报。伊尹说夏桀迷恋妹喜,佞信奸臣,“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人心思变。汤高兴地说“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意思是你告诉我的这些情况,就和诗里唱的一样,于是汤和伊尹的部落结了盟。

商代官员

《说苑》则说最初汤率先攻打夏,夏桀怒,起九夷之师反攻商部落。此刻任职于汤的伊尹苦劝汤不可抵抗,要主动认罪,因为夏桀能发动九夷,就证明其势力尚强,我们没有胜算,于是“汤乃谢罪请服,复入贡职”。但次年汤又不朝贡了,桀又征发九夷的军队,但他们不再奉诏。伊尹于是说:公开对抗的时候到了。史载“汤乃兴师,伐而残之”。如此就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而伊尹则是首席功臣。

四、权臣伊尹的下场

夏商革命后,今天的研究认为伊尹和汤所在的子姓部落结为姻亲,伊尹以国舅、首席文臣、朝廷大祭司的三重身份,位列臣下之首。汤去世后,伊尹以国舅身份相继辅佐两代君主,地位颇似唐高宗时期的国舅长孙无忌,可谓权倾朝野。

长孙无忌

在儒家经典和《史记》中,伊尹可是名臣的典范,他不贪恋权势,辅佐四代帝王。第四代帝王太甲乱德,遭到伊尹的强力反对,遂被伊尹流放,在桐宫反省,三年之后,伊尹见太甲已改过自新,于是主动迎回太甲,继续让他当王,“三年,悔过自责……伊尹乃迎太甲而授之政”。伊尹将拿到的权力再还回去,这种出于人性论的考量究竟有无可能性?反正儒学者是坚决相信的。

商王

但《竹书纪年》却出现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记载:“仲壬崩,伊尹方大甲于桐,乃自立。” 仲壬是夏朝第三位君主,大甲就是太甲,为汤的嫡长孙。伊尹直接流放了太甲,篡位自立。太甲在流放地隐忍七年,最后发兵杀死伊尹夺回权力。但太甲放过了伊尹的后代,仍让伊尹家族保持祭祀。这种血腥争夺又体现了人性恶。

而今天考证,太甲杀伊尹的故事,原型流传自战国。战国是礼崩乐坏的时代,臣下杀国君之事频繁发生,以今拟古是常态,韩非就批评过以战国习俗揣测上古事宜。但太甲杀伊尹之事,仍有很多赞同者。宋代《太平御览》还记载了“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乃自立四年”。就是典型代表。

0 阅读:2

浩然文史啊

简介:解读影视及社会热点背后的历史知识和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