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工业系统包含两个主要部分: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是指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而轻工业则是生产消费品的领域。
这两个部分密不可分,轻工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重工业的坚实基础。那么在全球重工业强国中,中国究竟在什么水平上?
一、 中国重工实力
这么多年,我国一直将经济建设的主要焦点放在重工业领域。客观地说,这种偏向为我国现在世界领先的重工业打下了基础。
如今辽中南是我国的主要重工业基地,目前是我国位居全球重工业强国前十列的第二位。之所以有如此成绩,跟中国走上世界舞台后所展现的“中国制造”是分不开的。
支撑这一象征的关键要素就是我国巍然矗立的可靠的工业体系,就因为它,中国能够向世界输出约50%以上的工业制品。除此之外,早在多年前,中国在多个领域就已经独占鳌头,包括但不限于造船、汽车生产钢铁等。
在现阶段,中国已经呈现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遵循时间规划,主要目标是在2050年前夕,中国将整体实现在全球制造业中位居前列的强国地位。
然而,目前我国在重工业领域的发展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其中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高端产品对外依赖问题的严重性。
中国的航空大型飞机制造领域正面临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目前国内的航空大型飞机市场被波音和空客这两家国外公司所垄断。尽管2018年成功试飞了国产C919,但在航空发动机和其他核心零部件领域,国内仍然受制于国外。中国的重工业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 美国重工霸主
在全球重工业领域,美国是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再二战时期,依赖于其雄厚的重工业实力,美国成为了整个反法西斯盟军的“后勤保障专家”,持续向各个盟友国提供武器、车辆和飞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回首80年代后期,经济全球化来临,催生出一股产业分工的热潮。一些国家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吸引人的成本优势稳步崛起,在重工业领域向老牌工业巨头美国等国家发起了冲击。
那些曾辉煌一时的传统工业已是“夕阳工业”。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工业的份额竟然一直能保持在25%至26%之间。
美国,占据了全球排名前20的钢铁公司中的七席。在石油生产方面,美国跻身于全球第一石油生产国和第三大出口国的宝座,每日产量高达一千万桶,出口量更是达到了五百四十万桶。
三、 日本韩国
日本名列全球重工业强国前十强,这并非令人意外,毕竟多年来日本的经济总量一直牢固地位居全球第三。
早在1998年,日本的粗钢产量便壮观地攀升至9355万吨,高居世界第三的位置。自80年代后期起,得益于能源效率的优势,日本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眼下,在国际汽车销售领域,日本汽车公司独揽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然而丰田作为领头羊,不断巩固其在全球销量冠军的地位。
韩国船舶制造业的崛起之前,日本早已成为世界享有盛誉的“船舶制造中心”。以1998年为例,日本所接受的船舶订单总计目标高达1098万吨,占据了全球制船产量的41.6%。这一庞大数字,实在令人吃惊。
经济步入转型关键时刻,一些严重环境污染的重工业已经停止了发展,而日本正在以攻占某一产业高端供应链的战略为核心。举例来说,在芯片制造领域,全球都离不开日本所提供的制造设备。
此外,还有韩国,也有入榜。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国土之广仅及数十万平方公里,地理面积区区江苏省相等。然而,韩国不仅没有因面积狭小而减损其工业实力,反而非常有实力。众所周知,韩国共涌现出浦项制铁、现代汽车以及三星重工等全球知名的重工业企业。
四、欧洲工业
当谈及“欧洲第一工业强国”时,毋庸置疑,德国作为老牌工业强国胜任此称谓。
在人口总量高达8000万的基础上,德国已经产出了逾2300个世界级名牌,这说明了他们对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在德国还是全球范围,购买 “德国制造”的产品都是值得信赖的选择。
德国的重工业要取得巨大的成就,专业人才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在德国,超过20万名高水平的专业工程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也非常显著。
曾经有一段时间,德国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最高比例,高达75%。毫无疑问,德国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亟需学习的重要榜样。
小结在全球十大重工业强国之中,美国一如既往地坐稳了霸主的宝座,中国凭借其宏大的工业系统屈居第二。尽管日本和德国的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但通过历史的积淀以及技术的领先,两国也成功入选全球重工业强国的行列。中国的重工业发展前景广阔,但道路依然漫长,因此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见证中国重工业再度辉煌的时刻。
今日热议:世界10大“重工业强国”分别是谁?美日韩皆在榜单上,那中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