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超:永嘉风云中的家国脊梁

白马惊天剑 2025-03-18 21:32:13

在中国近代史那波澜壮阔又满是沧桑的画卷中,永嘉这片东南沿海的土地,历经了无数的苦难与变迁。自鸦片战争后,永嘉人民深陷封建剥削与帝国主义殖民掠夺的双重泥沼。外国商品如潮水般涌入,无情地冲击着传统落后的手工业,众多手工作坊纷纷倒闭,广大手工业者失去了生计,生活陷入绝境;个体农业也遭到严重破坏,土特产被肆意掠夺。与此同时,鸦片的大量输入,使得吸食鸦片之风盛行,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家破人亡。

然而,在这黑暗的岁月里,永嘉人民并未屈服。受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影响,1858 年,平阳赵起、朱秀三等领导的金钱会起义军一度攻入永嘉城区(温州),占领道台、知府衙门。赵起的金钱会与南下永嘉的太平军并肩作战 4 个月,6 次攻打温州,虽最终失败,但他们的抗争精神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永嘉人民反抗压迫的道路。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徐定超这位永嘉的仁人志士登上了历史舞台。1845 年出生于永嘉县枫林的徐定超,自幼便心怀天下,目睹社会的种种积弊,他深刻认识到变革的紧迫性。在戊戌变法前,他就已敏锐地察觉到“社会积弊太深”,主张解放思想,开办学堂,大力培养人才,期望通过教育来改变国家的命运。在百日维新期间,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遭到一些顽固派的指责时,徐定超挺身而出,将维新改革比作以周代殷,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行了有力的反驳。他对变法充满热情,然而变法最终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及后来秋瑾的英勇牺牲,让他深感痛惜,也使他进一步认识到依靠满清皇朝自身改革是行不通的。

徐定超不仅有着坚定的改革信念,还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当得知有人想要保荐他的儿子免试出任县知事时,他给儿子的信中写道“大局未定”,鼓励儿子“读书待时”,教导子女“多学历史、地理、技术等经世有用之业”,“不患儿等不能为官,唯患儿等不能为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两个儿子分别参加了光复会和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徐定超为人勤俭、谨慎、清正、廉洁,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使命感,曾多次弹劾清廷贪官污吏和亲贵权轩,让十余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的老师黄体芳(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赞赏他“性慷爽,意所可否,质言无回”。教育家蔡元培给徐定超纪念祠题的对联“御史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便是对他一生正直敢言、为国为民的高度评价。

“戊戌变法”失败后,袁世凯为了个人私利,屈服于英国公使馆的压力,不顾江、浙两省自办苏杭甬铁路的要求,以向英国高利贷款、起用英国工程师为条件来建造这条铁路,实际上是将铁路控制权拱手送给英国人。这一卖国行径引起了江、浙各界的极大愤慨。徐定超得知此事后,立即发动 24 人联名上书清廷,痛陈利害,并直接揭发袁世凯的丑恶行径。同时,江、浙各界通电川、陕、粤、鄂、赣、滇、闽各省,请求声援。在徐定超等人的努力下,这一事件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最终酿成震撼全国的浙江拒款保路运动,迫使清廷中止了这桩卖国行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除了在政治上的积极作为,徐定超在医学领域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大量阅读历代医学经典及名家流派著作,在北京医界声名远扬,被京师施药局聘为医员,就诊者络绎不绝。1902 年,清廷创办京师医学堂,他凭借卓越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被聘为总教习,同时还被中医界推选为京师神州医药会社社长。他努力学习并积极开展临床实践,撰写了《伤寒论讲义》《灵枢素问讲义》等重要医学著作。在《伤寒论讲义》中,他引用各家注释达 50 多家,去粗存精,熔众说为一家,并在序言中主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应相互学习的先进主张,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9 年,徐定超受聘担任两浙师范学堂监督。他起用思想进步的经亨颐为教务长,聘用鲁迅、马叙伦、夏丏尊、沈尹默、胡公冕等一批思想进步的学者为教员。两浙师范学堂在徐定超的领导下,成为当时浙江省规模最大的一所新型学校,成为传播进步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徐定超在这里当了 3 年的监督,从这所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有许多后来成为国内外有名的学者,如陈建功、曹聚仁、冯雪峰、潘天寿、谢文锦、宣中华、丰子恺、徐麟书等。此外,他还拿出自己的积蓄,委托侄儿徐象严在家乡的枫林创办了高等小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面临着新旧历史交替的严峻考验。徐定超身为大清高官,却清醒地认识到“国家改革,殷周当天”,他毫不犹豫地顺应历史潮流,担任了宗旨是“以研究政治、教育、实业诸大端”的浙江国民尚武会会长。他以光复会、同盟会革命志士的政治眼光,预见历史走向,积极参与策划杭州光复。在浙江军政府都督的推选上,他坚辞不就,极力推定汤寿潜担任,展现出了高风亮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11 月 8 日温州光复,11 月 19 日,徐定超临危受命温州军政分府都督、国民党温州支部长、旧温属护商警察局长。

赴任后,徐定超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在政治上,他积极稳定社会秩序,打击反动势力;在组织上,他整顿军队和警察力量,提高行政效率;在经济上,他鼓励商业发展,保护民族工业。这些措施有效地制止了社会紊乱局面,巩固了革命成果,减少了群众的疾苦,对永嘉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永嘉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满清文化和封建文化受到冲击,共和思想开始深入人心。各地纷纷推选众议员、参议员和省议员,推选议长,讨论决定地方重大事宜,民主的氛围日益浓厚。

1912 年元旦,温州创办第一份日报——《东瓯日报》,该报开宗明义地宣称“本报以振作国民精神,鼓吹共和政体为宗旨”,用舆论“促进共和监督行政”。1 月 7 日,温州举行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的庆祝活动,参加游行的学生向群众宣传:“建设一个在地球上空前绝后的最美好、最强大、最理想的共和国。”这些活动充分展现了永嘉人民对共和的向往和追求。

南京临时政府取消清政府创办工商业的许多限制,颁发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有关法令后,永嘉迅速掀起了办厂热潮。棉织业、制皂业、机械制造业、印刷业、采矿业、电业(电灯公司)、通讯业(电话公司)等迅速发展;绸布、国药、西药、南北货、卷烟、染料、百货等商业也日趋繁荣。金融业也随之兴起,中国银行于 1912 年在温州设分行,私人钱庄日益增多。然而,永嘉的民族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的比重仍然很小,与封建经济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然而,命运却对徐定超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17 年,徐定超和夫人从上海回温州,所乘轮船被一艘英国轮船撞沉,夫妻双双遇难,他终年 73 岁。徐定超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却永远留在了永嘉人民的心中。

五四运动爆发后,永嘉社会有识之士继承和发扬了徐定超接受和倡导的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兴商办厂,以图实业救国。5 月 25 日,温州省立第十中学(简称十中,今温州中学)、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学校(简称十师)、瓯海艺文中学(简称艺文中学)、旧温属商科职业学校等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和罢课,成立“东瓯中等学校学生救国联合会”,发表宣言,抗议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卖国行为,号召市民团结救国。这些学生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徐定超的精神在永嘉大地上继续传承和发扬。

徐定超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政治、教育、医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改革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永嘉人民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永嘉人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铭记徐定超的事迹和精神,传承他的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0 阅读:0
白马惊天剑

白马惊天剑

草根文学,已有代表作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