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创新岛(广州)揭牌、引进中山大学及省科学院等建立“校地企”创新联合体、组织8000多名“乡村工匠”参与农房“微改造”……
近段时间,汕尾着力推进集成式改革,打造全域示范,让汕尾“百千万工程”既有面子也有里子。
今年,省委赋予汕尾“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的全新发展定位。汕尾抓住机遇,不断完善“产业升级”新型帮扶协作体制机制。
例如汕尾紧抓省产业有序转移,依托深汕对口帮扶协作,导入深圳国企主导园区共建,并在省内率先成立合作园区管委会,构建“党政联席会议—园区联席会议—园区管委会”三级协调指挥体系,全方位平移特区运营管理模式。
当地还创新实施“基金+招商”模式,引入深圳头部产业引导基金,创设首期规模3亿元的园区产业基金;开展深汕两地联合招商,参照深圳制定招商“16条”政策;实施精准招商,紧盯新能源汽车等链主企业,挖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同时,汕尾创新科技融合新模式,坚持“走出去”,在广州、深圳支持下布局建设5座“创新岛”,目前入驻企业共149家,产业转化落地16个项目;坚持“引进来”,聚焦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引进中山大学、省科学院等建立“校地企”创新联合体;联合中广核共建红海湾实验室并成功投运。
人才是发展的根基,汕尾实施科创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引进湾区科技人才260多名。
围绕打造“全域镇村典型示范”方面,汕尾注重激发释放县域发展活力潜能,并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举措。
例如汕尾从基层治理体制机制着手,发挥《村民公约》作用,用好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绿美生态建设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创建了4600多个“美丽庭院”。
汕尾还创新实施“强村公司+乡村工匠”模式,出台使用真石漆工艺标准指引,组织8000多名“乡村工匠”就近参与农房“微改造”,共建美丽家园。
来自海丰谢厝乡的谢俊彬这两个月一直在村子里做泥工,他和其他“乡村工匠”各司其职,有的忙着给外墙刷漆,或者用挖机平整空地,还有人为部分破损村道铺设混凝土……
他说:“这是我们本村的项目,能参与家乡的建设我感到很荣幸,还离家近,收入跟在外面工作差不多。”
同时,汕尾聚焦破解乡村产业发展资源盘活难题。
当地在59个村实施“股票式”改革,以“田地宅入股、村企合作开发”全面激活乡村“三块地”。还创新成立全省首个乡镇联合党委,推动镇域聚拢资源、“抱团发展”,前三季度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约25.2万元、比增15%。
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群众。在推进集成式改革过程中,汕尾始终聚焦群众,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
今年以来,汕尾创新开展党建引领“入户联心”活动,推动5.9万名党员干部常态化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500多个;以打造深汕中心医院、深汕中医院“双区域医疗高地”为牵引,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医联体建设;创建全省首个全学段整县域校地合作优质教育集团等。
文:南方+记者 汪旭莹